首页>疾病百科> 叶酸缺乏所致贫血

血液内科: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

2009-11-26 www.med66.com A +

  巨幼细胞性贫血是指叶酸、维生素B12缺乏或其他原因引起DNA合成障碍所致的一类贫血。外周血的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和平均血红蛋白(MCH)均高于正常,骨髓中出现巨幼红细胞为此类贫血的共同特点。在我国,因叶酸缺乏所致的巨幼细胞性贫血散见各地,在山西、陕西、河南、山东等地较多见,患病率可达5.3%;而由维生素B12缺乏所致者则很少见。本病预后良好,若是原发性内因数缺乏所致或合并严重感染、重度营养不良则预后较差。神经系统症状较严重者不易完全恢复。

  临床表现

  1.贫血:乏力、头晕、心悸、耳鸣等,面色苍白逐渐加重。2.消化道症状:舌痛、舌面光滑、舌乳头萎缩,口角炎、口腔粘膜小溃疡,食欲不振,食后腹胀。3.神经系统症状:四肢发麻、软弱无力、共济失调、站立和行走不稳,深部知觉减退至消失,可有健忘、易激动甚至精神失常。其中共济失调、站立和行走不稳、深部知觉异常主要见于维生素B12缺乏者。

  诊断依据

  1.有贫血症状:表现为乏力、头晕、心悸、耳鸣等,面色苍白逐渐加重。2.有消化道症状:表现为舌痛、舌面光滑、舌乳头萎缩、口角炎、口腔粘膜小溃疡、食欲不振、食后腹胀。3.维生素B12缺乏的巨幼贫还可有神经系统症状,如:四肢发麻、软弱无力、共济失调、站立和行走不稳、深部知觉减退至消失等。4.大细胞性贫血。多数红细胞呈大卵圆形。5.白细胞和血小板常减少,中性粒细胞核分叶过多,5叶者>5%或6叶者>1%。6.骨髓中有核细胞明显增多,红系统呈典型巨幼红细胞生成。巨幼红细胞>10%。粒细胞系统及巨核细胞系统亦有巨型变。特别是晚幼粒细胞改变明显,巨核细胞有核分叶过多、血小板生成障碍。7.特殊检查:(1)对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叶酸缺乏所致的巨幼贫者:(1)血清叶酸测定(微生物法或放射免疫法)<6.81nmol(<3ng/ml);(2)红细胞叶酸测定(微生物法或放射免疫法)≤227nmol/l(<100ng/ml)。(2)对维生素B12缺乏所致的巨幼贫者:(1)血清维生素B12测定(微生物法或放射免疫法)<74-103pmol/l(<100-140ng/ml)。(2)红细胞叶酸测定(微生物法或放射免疫法)<227nmol/l(<100ng/ml)。

  治疗原则

  1.去除原发性病因。2.特效疗法:叶酸、维生素B12。3.加强对症、支持治疗。

  用药原则

  1.叶酸应用于缺乏叶酸的病人,一般口服。若有消化道病变等影响吸收的病人,可采用肌注,每日1次。口服与肌注用量相同。一般在用药后的第4天起网织红细胞明显升高,于治疗6-8周时血红蛋白、白细胞及血小板均恢复正常,此时可停药。2.叶酸对维生素B12缺乏的贫血也有效,特别是大剂量治疗时,但不能减轻神经系统症状,甚至可使之加重而造成严重后果,应加以注意,若不能排除维生素B12缺乏时,应禁用叶酸。3.维生素B12一般只用于维生素B12缺乏的病人。4.对严重贫血病人,可分次小量输入浓缩红细胞或全血、人血白蛋白。

  辅助检查

  1.对临床表现典型病例通过“A”检查可确诊;2.恶性贫血病人可做“B”和“C”检查明确。

  疗效评价

  1.治愈:(1)临床:贫血及消化道症状,神经系统症状消失。(2)血象:血红蛋白恢复正常。白细胞>40×10的9次方/L,粒细胞分叶过多及核肿胀等现象消失。血小板在100×10的9次方/L左右。(3)骨髓象:粒细胞核肿胀、巨型变及红系统巨型变消失,巨核细胞形态正常。2.好转:(1)临床症状明显改善。(2)血红蛋白增高30g/L以上。(3)骨髓中粒、红系统的巨幼变基本消失。3.无效:经充分治疗后,临床症状、血象及骨髓象无改变。

  专家提示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日趋少见。胃大部切除、慢性萎缩性胃炎,老年人患急慢性胃肠炎后易出现维生素B12、叶酸缺乏而引起本病,应注意合理的食谱。特别注重婴幼儿的喂养、妊娠、产褥期的饮食调整。注意改进营养,防止偏食,懂得正确的烹煮方法。对胃切除的病人宜补充适当量维生素B12。对已治愈的病人应定期随访,以防停药后复发。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疾病问答

推荐专家

热图推荐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

健康助手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