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眼部带状疱疹

眼部带状疱疹的诊治体会

2009-11-27 www.cnophol.com A +

眼部带状疱疹的诊治体会http://www.cnophol.com2008-6-2410:26:17中华眼科在线

作者:刘洪曾流芝

作者单位:400700重庆,重庆市第九人民医院眼科

《中华现代眼耳鼻喉科杂志》2008年2月5卷2期论著

加入收藏夹向本刊在线投稿【摘要】总结眼部带状疱疹的诊治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眼部带状疱疹的临床诊治资料并随访1年。结果全部患者均治愈,其中13例(眼)皮肤留下色素沉着及瘢痕(33.3%);9例(眼)并发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23.1%);15例(眼)并发结膜炎(38.5%);10例(眼)并发角膜炎(25.6%);4例(眼)并发虹膜睫状体炎(10.3%);3例(眼)眼外肌受累(7.7%);2例(眼)并发视网膜炎(5.1%);16例(眼)患侧皮肤遗留异常感觉(41.0%)。结论眼部带状疱疹有自愈倾向,尽早明确诊断、及时的干预治疗可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糖皮质激素的静滴应用在治疗过程中能起到尽快消炎、消肿、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发生的作用。

【关键词】带状疱疹膜炎角膜炎视网膜炎诊断治疗

眼部带状疱疹是一种较为严重的睑皮肤及眼球、眼附属器官病变,其典型变化是多在三叉神经第一支、少在第三支分布的区域发生,伴有炎性的成簇疱疹。多发生于老人、体弱者、正在接受放射治疗及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患者以及发作前有“感冒”病史的患者。病变局限于一侧,不超过眼睑和鼻部的中央界限(面中线)。其中眼神经分支的支配区域受累多见,常分布在前头部、额部及上睑部等部位;发作时常给患者带来明显的局部疼痛或留下瘢痕、色素沉着而影响美观;若累及眼外肌,可引起眼肌麻痹而致复视;若累及角膜形成带状疱疹性角膜炎可产生角膜瘢痕而严重影响视力[1]。收集我科2003~2006年诊治的眼部带状疱疹患者39例(眼)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共39例(眼),其中男23例、女16例,年龄21~83岁,平均52岁。发病就诊时间1~15天,平均发病4天就诊。右眼发病22例,左眼发病17例。就诊时因患者有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全部确诊。

1.2临床表现

1.2.1全身情况23例发病前有“感冒”病史,30例患者在皮肤发病前诉有患侧的剧烈头痛并逐渐加剧,7例患者诉有轻微头痛,2例患者无明显发病侧头痛,21例患者有全身不适,20例患者发热。

1.2.2局部表现全部患者眼部剧烈疼痛,14例患者诉患侧眼视力下降,在0.1~0.8,平均0.52;9例(眼)眼压升高,在25~48mmHg,平均36mmHg,其余眼压均正常,平均16.3mmHg;全部患者于头痛后1~8天出现同侧的头皮、额部、上睑、鼻根部皮肤红肿、皮温升高、皮肤触痛,出现簇状透明小泡,小泡基底发红,泡群之间的皮肤一般正常,小泡初为透明淡黄色液体,继之混浊化脓、形成深溃疡甚至留下色素沉着或瘢痕;全部患者未发现累及全身的病变。

1.3治疗方法(1)全身治疗:病毒唑静滴或口服无环鸟苷;配合广谱抗生素使用预防感染;糖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静滴并常规在同组液体中加甲氰咪胍;同时予以肌注或静滴维生素B1、B12营养神经[2],严重者还可注射胎盘球蛋白、丙种球蛋白及干扰素等[1];口服卡马西平镇痛及休息、避光并辅以镇痛、镇静剂,如安定、颅痛定等治疗。(2)局部治疗:阿昔洛韦或肽丁胺软膏涂擦患处皮肤,皮肤红肿渗出的患者予以硫酸镁粉剂或3%硼酸冷湿敷于患处;阿昔洛韦及双氯芬酸钠眼液点眼预防带状疱疹病毒性结膜炎、角膜炎及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如有发生者,按结膜炎、角膜炎、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的治疗原则进行治疗。

1.4随访所有患者随访观察6~12个月。

全部39例(眼)患者均治愈,但仍有部分患者发生并发症及留下后遗症:13例(眼)患侧头皮、额部及上睑留下色素沉着及瘢痕;9例(眼)并发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致眼压升高,经治疗后眼压恢复正常;15例(眼)并发结膜炎,治愈后对视力无影响;10例(眼)患者累及角膜,并有3例(眼)患者留下了角膜云翳,但对视力影响均不严重;4例(眼)患者累及虹膜睫状体致带状疱疹性虹膜睫状体炎;2例(眼)并发带状疱疹性视网膜炎致后极部网膜水肿渗出,未累及黄斑部,治愈后视力基本恢复;3例(眼)患者眼外肌受累麻痹诉有双眼复视,2个月后复诊均恢复正常;16例(眼)患者在1年后复诊仍遗留了病变侧头痛或病变侧皮肤“蚁走感”等异常感觉。

(来源:首席医学网)(责编:zhanghui)下一条:没有了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疾病问答

推荐专家

热图推荐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

健康助手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