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猩红热

猩红热 儿童发病率较高

2009-11-27 www.pckids.com.cn A +

猩红热儿童的发病率较高

  猩红热是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发热、咽炎、全身弥漫性猩红热样皮疹及脱屑为特征。它是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冬春两季发病较多。儿童发病率较高。主要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在阳光不足、空气不流通、人口拥挤的地方较易发病。传染源主要是猩红热病人及带菌者,猩红热病人自发病前一日至出疹期传染性最强,间接接触传染可能性小。猩红热可再感染。故猩红热病人要严格隔离。

  本病潜伏期为1-7天,大多为2-4天。主要表现为发热、咽痛、咽峡部明显充血、扁桃体红肿、全身出现弥漫性密集针尖大小的猩红色皮疹,压之退色,有瘙痒感。一周左右,体温开始下降,疹退后皮肤呈小片或大片脱皮。常见并发症为急性肾炎及风湿热。

  典型的猩红热表现为急性咽、扁桃体炎和皮疹。起病急,骤起高热,同时伴有咽痛、头痛、全身不适等。在发热后2天内出现皮疹。皮疹先见于耳后、颈部、颌下、上胸,很快蔓延至腹部及四肢,严重的手掌及足底亦可累及,往往于12-24小时内皮疹由上而下遍及全身。皮疹特点为红色弥漫性针尖大小丘疹,用手抚摸有鸡皮样感觉。疹子密集使皮肤充血发红,皮疹之间的皮肤正常。用手按压皮疹,皮疹消退而发白,数秒恢复,称为"贫血性皮肤划痕"。发病初期,舌尖及边缘发红,逐渐舌光滑绛红、舌乳头绛红突起如草莓,称为"草莓舌"。若面部潮红,而口唇周围及鼻端显得苍白,称为"环口苍白圈"。在皮肤皱褶处,如腕、肘、腹股沟等部位,疹子密集,且有皮下出血,形成紫红色线条样褶痕,称为"帕氏线"。皮疹依出疹先后顺序消退,一般2-4天可完全消退,一周后开始脱皮,无色素沉着。猩红热的治疗主要用青霉素。在急性期应卧床休息,给以充分的营养和水分,防止继发感染。患猩红热的小儿应马上隔离,病儿的分泌物和污染应及时消毒。在接触猩红热病儿时应戴口罩,防止传染。在流行期间,应避免去易感区。若小儿有猩红热密切接触的,可用青霉素预防。

  家庭护理上应注意以下几点:

  1、居室应通风,尽量让患儿隔离独居,避免传染给别人,也可防止其他感染。在急性期要卧床休息,以免产生并发症。

  2、要给予营养丰富、富含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且要易消化,发热出疹时应让患儿多饮水。

  3、注意口腔卫生,可用淡盐水漱口,一日3~4次,清除鼻腔分泌物,用青霉素软膏涂口唇和鼻腔。

  4、皮疹退后可出现皮肤脱屑,有痒感,要防止病儿抓挠患处,可以给病儿带上手套,痒时可涂炉甘石洗剂。且不要用手剥脱皮屑,以免引起感染。衣服宽大,被褥轻且宽松。防止过紧引起瘙痒。

  5、观察病情变化。在发病2~3周时注意小便颜色是否加深,如尿液似酱油色或洗肉水色,尿量减少,面部、四肢浮肿,或出现关节红肿痛等症状时,可能有并发症应及时去医院就诊,以免耽误病情。

  6、在出现急性咽炎、扁桃体炎时,应及时就医,防止出现病情加重。

[1]>>继续与九个月宝宝的相关文章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疾病问答

推荐专家

热图推荐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

健康助手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