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新生儿硬肿症

新生儿硬肿症98例分析

2009-11-27 qkzz.net A +

新生儿硬肿症98例分析推荐到首页 □李小红刘培兰焦鹏涛 《医药产业资讯》2009年第05期1/2页12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硬肿症的临床特点及发病原因。方法:对我科2002年3月~2008年3月住院的98例新生儿硬肿症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及病理新生儿患病率明显高于足月新生儿,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窒息或感染是新生儿硬肿症的危险因素。结论:加强对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及病理新生儿的治疗及护理,可减少新生儿硬肿症的发生。
  [关键词]硬肿症;新生儿;诊断
  [中图分类号]R722.16[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3-7211(2009)02(b)-146-01
  
  新生儿硬肿症是由寒冷、早产、感染、窒息等多种原因引起的皮肤和皮下脂肪硬化与水肿的一种疾病,是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应引起儿科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现就我科2002年3月~2008年3月住院的98例新生儿硬肿症进行临床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98例均为活产新生儿,其中,早产儿78例,足月儿20例,低出生体重儿(出生体重<2500g)21例,极低出生体重儿(出生体重<1500g)2例,新生儿室息19例,新生儿HIE2例,新生儿颅内出血3例,新生儿肺炎12例,皮肤及软组织感染15例,高胆红素血症15例,败血症1例,新生儿肠炎2例,破伤风1例,ABO溶血1例。
  1.2临床表现
  早期表现为反应差、哭声弱、吸吮困难,病情加重时出现低体温、硬肿和多器官功能损害等。皮肤硬肿多先发生在小腿、大腿外侧,并逐渐扩展到整个下肢及腹部,渐蔓延至胸部及上肢。硬肿特点为硬、亮、冷、肿、色暗红,压之轻度凹陷。
  1.3病因
  引起硬肿症的病因或基础疾病,早产儿以寒冷损伤最多见,足月儿组以感染为主。见表1。
  
  表1早产儿组与足月儿组硬肿症患儿病因比较(例)
  
  1.4治疗方法
  ①复温:先将暖箱调至高于患儿体温1~2℃的温度,放入患儿后逐渐将温度调至30~32℃。②保证足够的热量和必需的水分:开始按基础代谢所需供给,以后逐渐增加。③改善微循环,防治休克、代谢性酸中毒、DIC等并发症:根据具体情况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等渗小苏打液、654-2等药物进行预防。④积极治疗合并症及原发病:对合并症感染者,有针对性地使用抗生素等药物进行治疗。合并其他疾病者同时给予积极治疗。⑤密切观察患儿的体温、呼吸、心率、尿量及硬肿范围的变化。
  2结果
  治愈79例,该部分患儿原发病治愈,硬肿症状逐渐消退,出院时体温正常,吃奶好,反应好;好转17例,此17例因经济原因拒绝继续治疗,随访其中10例分别于出院后1~2个月硬肿症状消退,另外7例失访;死亡2例,1例为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伴重度窒息,1例死于感染。
  3讨论
  一般认为,新生儿硬肿症的病因分为疾病感染和寒冷损伤两大类,疾病感染以肺炎、窒息、败血症、颅内出血最常见,当患儿患病时摄食减少,不能获取足够的热量,又因疾病热量消耗增加,此时如保温不足或肢体末梢循环不良,便导致硬肿症和低体温。窒息新生儿由于低氧,而严重感染的新生儿也由于低氧、酸中毒、休克等,脂肪产热过程受到抑制,易出现体温不升。低氧血症常合并代谢性酸中毒,使肺血循环障碍,肺血管收缩,减少肺部氧的吸入,又加重低氧血症,诱发硬肿症的发生。本组足月儿组基础疾病以感染最多,占全部足月患儿的一半,是足月儿硬肿症最重要的病因。寒冷损伤引起的硬肿症多见于早产儿,本组78例早产儿中,47例硬肿症由寒冷损伤引起,这是由于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体温调节功能尚未发育完全,体表面积相对较大、皮肤薄,血管分布较多,更容易散热,而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储备量少,棕色脂肪发育不良,产热功能不如足月儿,如保温不稳,易导致低体温[1]。
  本组资料显示,早产、窒息、感染均为新生儿硬肿症的主要原因,与文献[2,3]报道一致。因此,首先做好围生期保健和宣教,加强产前检查,防治妊娠并发症的发生,避免早产和产伤,加强对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及病理新生儿的治疗及护理,可减少新生儿硬肿症的发生。对早产及低出生体重儿注意保暖及热能的供给,维持内环境的平衡,是预防新生儿硬肿症发生的有效措施。对可能发生窒息的高危儿做好充分的复苏准备,提高插管技术,尽早建立有效呼吸,改善窒息、缺氧新生儿的血液循环,维持血压及体内酸碱平衡。若硬肿症发生则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采用全方位、多种措施综合治疗,均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笔者的体会主要有以下几点:①适时复温是治疗成功的关键,低体温持续时间过长,病情容易恶化,易导致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治疗难度加大,病死率增高。②防治各种并发症是治疗重点,本病死亡多由并发症所致,因此,必须加强措施,防治并发症的发生。③密切观察,加强监护是治疗成功的重要环节。④加强喂养,重视营养支持是患儿康复的保障,有母乳的一定要母乳喂养,暂无母乳的可采用合适配方奶。
  [参考文献]
  [1]吴仕孝.新生儿硬肿症[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0,8(1):43
  [2]王玲玲,张宁,刘红,等.新生儿硬肿危险因素分析[J].新生儿科杂志,2002,17(6):247.
  [3]庞随军,高春燕.224例新生儿硬肿症临床分析[J].延安大学学报,1999,18(2):112.
  (收稿日期:2008-09-28)
  

  注:请下载安装AcrobatReader软件后点击下面的链接阅读。

阅读PDF原文: 1 



1/2页12评论(0篇)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疾病问答

推荐专家

热图推荐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

健康助手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