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新生儿惊厥

病例:新生儿惊厥紧急挽救

2009-11-27 www.jkrr.net A +

病例导读:加加出生7个月,可这7个月却因反复惊厥而住院,反复在死神门口徘徊,每每看见孩子不停抽搐,父母的心揪得紧紧的,孩子会不会解救出来呢?
【病例】
新生儿惊厥如何扭转乾坤?
加加出生7个月,可这7个月却因反复惊厥而住院。患儿系第1胎第1产,足月顺产。生后第3天出现惊厥,颅脑CT、血钙及血糖均正常,按缺氧缺血性脑病治疗2周无效.此后每1~2个月惊厥1次,表现为肌阵挛性发作,每次持续1~2min。入院前4天惊厥频繁,每日4~5次.患儿体格、智力发育正常。查体无阳性体征。入院后颅脑CT及睡眠脑电图检查正常,血钙、血镁及血糖正常.予德巴金治疗,随访5个月未再出现惊厥。
【医生解析】
一、新生儿惊厥的原因
新生儿惊厥是指由多种原因(产伤、缺氧、代谢异常、感染及先天畸形等)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暂进性紊乱的一种症状,是脑组织部分神经元突然发生不同程度异常放电导致全身或局部肌肉不随意的收缩运动。
1.颅内疾病
缺氧缺血性脑病:占惊厥病因的60%~70%,惊厥多见于生后24小时内;缺氧性及产伤性颅内出血:惊厥多见于生后2~3天;脑梗塞:多为大脑中动脉梗塞、惊厥多见于生后1~4天。
2.感染
多见于脑膜炎、脑炎、脑脓肿、败血症、破伤风等,以化脓性脑膜炎和败血症为多。宫内感染者,惊厥见于生后3天内,生后感染者则多见于生后1周后。新生儿高热惊厥罕见。
3.代谢异常
低血糖,多发生于生后3天内;低钙血症,包括惊厥发生于生后1-3天的早发型及生后1~2周的迟发型;低镁血症,常与迟发型低钙血症并存;高钙或低钠血症;维生素B6缺乏症:惊厥见于生后数小时到2周,镇静剂无效;胆红素脑病;氨基酸代谢异常:枫糖尿症、苯丙酮尿症、高甘氨酸血症等。
4.药物
药物过量或中毒:如兴奋剂、氨茶碱、有机磷等。
撤药综合症:孕母用麻醉药,苯巴比妥类药物,能透过胎盘进入胎儿,分娩后药物供应突然中断,常于生后6小时内发生惊厥,24~48小时恢复正常。
5.先天性中枢性神经系统畸形:脑积水、脑发育不全、小头畸形等。
6.家族性良性惊厥:为自限性疾病,惊厥发生于生后3天以内,发作频繁但一般情况良好,87%于数周至数月后自愈,13%发展为癫痫。
7.其他 包括红细胞增多症、半乳糖血症、高血压脑病等,或原因不明。
温馨导读:如何辨别新生儿正常活动和惊厥>>
二、新生儿惊厥的五种表现类型
新生儿惊厥发作与年长儿不同,其特点没有典型的大发作,而且多表现为无定型的多变的各种各样的异常动作,各种形式可能交替出现,发作时间长短不一。新生儿惊厥在临床上,按其表现主要分为五种类型。
1.微小发作:较其他类型常见,以头面部表现为主,无肢体强直或阵挛,发作时运动现象轻微,抽搐微弱而局限,可表现为呼吸暂停、眼球偏斜、眼睑抽动、口唇颤动、吸吮吞咽、瞳孔散大、有时伴有异常的哭笑,或只有植物神经症状,有时则伴有肢体的踏车、跨步、游泳等动作。
2.多灶性(游走性)阵挛性惊厥:这种惊厥是游走性的,无固定顺序,发作中阵挛性运动迅速地从这一肢体转移到另一肢体,或从这一侧转到另一侧,长时间的局灶性阵挛运动在其他部位开始前只限于一个肢体或同侧的上下肢。
3.局灶性阵挛性惊厥:这种惊厥开始起于单侧肢体或一侧面部,并可扩展到同侧其他部位,一般无意识障碍,发作中可在中央沟附近查到一侧局限性高幅尖波,并可能扩展到同侧半球的邻近区域或对侧。轻微的局限性发作有时不能辨认,如一侧肢体或指(趾)的轻微颤动或强直,肢体的奇特动作,如上肢的摆钟样动作、双下肢的踩踏板样动作等。
4.强直性惊厥:表现为全身的伸展和僵硬,伴呼吸暂停、双眼向上斜视,少数呈全身性强直发作。本型以早产儿多见,常提示有器质性脑损害。
5.肌阵挛性惊厥:本型临床上少见,常提示弥漫性脑损害,表现为上肢和(或)下肢同时发生的急促的牵拉运动,脑电图常无特殊形态的异常。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疾病问答

推荐专家

热图推荐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

健康助手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