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

2009-11-28 www.81ts.com A +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字体:小大】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作者:未知科室介绍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更新时间:2006-12-13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是新生儿期常见的消化道畸形,由于幽门部神经纤维发育迟缓且不协调,导致幽门括约肌持续性痉挛肥厚、增生,使幽门管腔狭窄而引起的机械性幽门梗阻。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发病率因地区和人种而异。白种人发病率高于黑种人约2.5倍,该病在欧美发病率高,国外统计每1000名新生儿中有2~3名发病,国内发病率为0.3‰~1‰,男婴占90%以上,主要发生于晚期新生儿。

病因目前尚无统一认识,有以下几种学说:

1.幽门肌间神经丛异常:由于神经节细胞发育不正常,数目减少或退行性变,使幽门括约肌神经控制不平衡,长期处于痉挛状态,使幽门肌肥厚、增生,使幽门管腔狭窄而引起的不全性幽门梗阻。

2.遗传学说:有人认为本病系多基因遗传,发生于同胞兄弟的机会是3%~6%,同卵双生子为22%。母患病子女风险率为19%和7%,父患病子女风险率为5.5%和2.4%。

3.其他学说:有人认为高胃泌素及低生长抑素水平与本病有关,还有报道与母亲CMV病毒感染及妊娠末期精神紧张有关,与血型有关,与维持动脉导管未闭的外源性前列腺素E的应用有关,近来有报道幽门环肌中一氧化氮合成酶(NOS)及肠间质细胞的异常分布与本病的发病机制有关。

幽门全层肌肉肥厚、增生,以环行肌为著,使幽门呈纺锤状肿物,长约2~3cm,直径1.5~2cm,肌层厚达0.4~0.6cm。表面颜色苍白而光滑,坚如软骨。肥厚肌层将黏膜向内推压,并形成皱褶,致使幽门官腔狭窄,造成不完全梗阻。

[临床表现]:

1.呕吐为首发症状,典型病例在出生后吃奶及大小便正常,生后2~3周出现进行行喷射性呕吐,发生于每次吃奶后10~30分钟。呕吐物为奶汁或奶凝块,有酸味,不含胆汁,部分可有咖啡色物质。患儿食欲亢进,饥饿感明显,吃奶迅速有力。

2.常并发脱水、代谢性碱中毒、电解质紊乱、严重者常有营养不良、贫血和生长发育迟缓。

3.胃蠕动波及腹部肿块90%患儿有胃型及左向右推进的蠕动波,安静时70%患儿可在右上腹肋缘下与右侧腹直肌之间触及一表面光滑,硬似软骨,可移动的橄榄样肿物,即肥厚的幽门。

根据呕吐病史及胃蠕动波及腹部肿物体征,诊断不困难,少数诊断困难者可借助X线、B超和内镜检查来确诊。

1.外科治疗:

经典的治疗方法为全麻下经腹部行幽门括约肌切开术。一般取右上腹经腹直肌切口或右上腹斜切口,进入腹腔后,于幽门前上方无血管区沿肥厚的幽门纵轴全长切开浆膜及部分肌层,至使幽门黏膜向外膨出为止。

2.内科治疗:

⑴抗痉挛治疗:用1:1000新配制的阿托品溶液,奶前30分钟口服,每次自1滴增至2~6滴,至皮肤发红为止。

⑵适当减少奶量,使用稠厚奶液。

⑶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⑷国外报道采用十二指肠管喂养治疗。

⑸内镜治疗:可采用内镜气囊扩张术及内镜下幽门括约肌切开术。

内镜下幽门括约肌切开术与传统手术比较的优点有:

1.不用全身麻醉,不必担心麻醉药的毒副作用尤其是对大脑的损害。

2.是内镜手术,不用切开腹腔,手术当中无出血,不必担心伤口感染。

3.无疤痕,不影响日后美观。

4.手术时间短,只需半小时即可完成全部操作。

5.手术打击小,恢复快,术后数小时就能吃奶,大大缩短住院时间。

6.费用低,仅需一千多元,外科手术达1万元。

内镜下幽门括约肌切开术与传统药物治疗比较的优点有:

1.时间短,见效快,一次手术就能彻底治愈。

2.没有长期服用药物的毒副作用。

3.方便,不用长期服药。

典型病例:患儿刘某某,出生时发育正常,体重3.2千克,生后2周出现上述典型表现,入院时为50天,体重仅3.5千克,经体检、钡餐、B超等检查确定诊断,在纠正脱水、代谢性碱中毒和电解质紊乱、贫血等术前准备,一般状态改善后即行内镜下幽门括约肌切开术。术后4小时,患儿即可吃奶,呕吐次数明显减少,第3天就能正常吃奶,基本上无呕吐,体重增加至4.8千克。近日复查,入院20天。幽门梗阻已解除,面色红润,精神良好。SanAntonio在全世界首先报道用该方法治疗10例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取得显著效果.目前国内外无相关报道。本院为国际上第二家开展此项手术的医院。

科室介绍录入:ekwj责任编辑:gaoming上一篇科室介绍:奇迹
下一篇科室介绍:小儿反复咳嗽的防治――健康知识讲座【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疾病问答

推荐专家

热图推荐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

健康助手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