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嗜铬细胞瘤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恶性嗜铬细胞瘤中的表达及与MVD的关系 2008年第12卷第3期 | 39康复

2009-11-29 www.39kf.com A +

【摘要】目的通过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微血管密度(MVD)在良、恶性嗜铬细胞瘤中的表达情况,探讨VEGF能否成手术治疗,且具有完整的临床、病理和随访资料的嗜铬细胞瘤患者存档石蜡标本38例,其中良性嗜铬细胞瘤21例,恶性嗜铬细胞瘤17例。恶性嗜铬细胞瘤组中首次手术确诊为嗜铬细胞瘤后随访4-155

【关键词】嗜铬细胞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微血管密度(MVD);免疫组织化学

血管生成是指从已有的毛细血管或毛细血管后静脉发展而成新生血管的过程,自Folkman提出肿瘤血管生成的概念以来,实验和临床研究均发现,血管生成在肿瘤的生长、侵袭和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而有关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在恶性嗜铬细胞瘤中表达情况的研究不

1材料与方法

1.1标本来源选取1986年10月-2006年8月在我院泌尿科住院经手术治疗,且具有完整的临床、病理和随访资料的嗜铬细胞瘤存档石蜡标本38例,其中良性嗜铬细胞瘤21例,恶性嗜铬细胞瘤17例。判断嗜铬细胞瘤良恶性的标准:在手术中或术后的长期随访中发现在没有嗜铬组织的区域出现转移病灶,并经手术获取标本后经病理证实为嗜铬细胞瘤者被判为恶性嗜铬细胞瘤;无论在术后组织病理学的检查中肿瘤是否有侵犯血管或包膜、是否有肿瘤组织块状坏死及在每10个高倍镜下出现

1.2免疫组化染色将存档的石蜡标本重新制备4μm厚切片行免疫组化EnVision法染色,VEGF一抗为兔抗人多克隆抗体(SantaCruz,USA),工作浓度1∶200;CD34为鼠抗人单克隆抗体(Novocastra,USA),工作浓度1∶200,用已知VEGF或CD34阳性的结肠癌组织切片染色结果作为阳性对照,由PBS代替一抗作为阴性对照。

1.3免疫组化结果评价标准VEGF判断标准以癌细胞胞浆或细胞膜呈棕黄色颗粒沉着为阳性,对每张切片选择5个具有代表性的高倍视野,每个视野计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1.5版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分析。各组VEGF之间比较用卡方检验,MVD以均数士标准差(±s)表示,各组MVD之间比较用Wilconxon秩合检验,VEGF、MVD相互关系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检验,所有结果均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VEGF的阳性表达为位于胞浆或胞膜出现的棕黄色染色颗粒。VEGF在恶性嗜铬细胞瘤中呈高表达(图1),阳性率为82.40%,在良性嗜铬细胞瘤和正常肾上腺髓质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23.80%、5.00%(图2),VEGF在恶性嗜铬细胞瘤中的表达与在良性嗜铬细胞瘤和正常肾上腺髓质组织中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良性嗜铬细胞瘤和正常肾上腺髓质组织中的表达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1)。表1VEGF在良性嗜铬细胞瘤、恶性嗜铬细胞瘤、正常肾上腺髓质组织中的表达CD34表达于大部分毛细微血管,CD34标记的微血管密度主要位于肿瘤组织的边缘。MVD在恶性嗜铬细胞瘤中表达最高(36.41±13.00,图3),良性嗜铬细胞瘤中次之(21.43±8.05,图4),正常肾上腺髓质组织中表达最少(13.36±4.34),两两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2)。表2MVD在良性嗜铬细胞瘤、恶性嗜铬细胞瘤、正常肾上腺髓质组织中的表达

恶性嗜铬细胞瘤的预后不佳,平均5年生存率仅为40%左右,与良性嗜铬细胞瘤相比较,恶性嗜铬细胞瘤在临床表现和组织病理学上均缺乏特异性诊断依据。在没有嗜铬组织的区域出现转移病灶是目

VEGF是迄今所发现的最强的一

目前多采用肿瘤微血管密度(MVD)来评价肿瘤血管生成水平,

【参考文献】[1]WeidnerN.Intratumormicrovesseldensityasaprognosticfactorincancer[J].AmJPathol,1995,147(1):919.[2]KrallJ,WaltenbergerJ.Regulationoftheendothelialfunctionandangiogenesisby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A[J].ZCardiol,2000,89:206218.[3]LaforgaJB,ArandaFI.Angiogenicindex:anewmethodforassessingmicrovascularityinbreastcarcinomawithpossibleprognosticimplications[J].BreastJ,2000,6:103107.[4]闫洪涛,龚百生,廖勇,等.肾细胞癌VEGF表达和MVD检测的临床意义[J].现代泌尿外科杂志,2006,11(6):318321.


作者单位:上海市内分泌代谢病临床医学中心,上海200025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疾病问答

推荐专家

热图推荐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

健康助手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