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执业医师考试考点

2009-11-30 www.med66.com A +

  缺铁首先引起贮存铁缺乏,继而发生红细胞内缺铁,最后发生缺铁性贫血,三者总称为铁缺乏症。缺铁性贫血是体内贮存铁缺乏,影响血红素合成引起的贫血。属于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1)摄入不足而需要量增加:主要见于小儿生长发育期及妊娠和哺乳妇女。

  (2)慢性失血:女性常见原因为月经过多(子宫肌瘤、功能性子宫出血等)、男性应注意消化道出血(如消化性溃疡消化道肿瘤、钩虫病、服用阿司匹林后出血等),另也见于反复鼻出血、痔出血、血红蛋白尿等。

  (3)吸收不良:见于胃及十二指肠切除、慢性胃肠炎、慢性萎缩性胃炎等。

  3.临床表现

  除有贫血的临床表现外,尚有因含铁酶和铁依赖酶活性降低引起的临床表现。常见表现有黏膜损害,有口角炎、舌炎、咽下困难及外胚叶组织营养缺乏的表现,如皮肤干燥、毛发枯、反甲等。还可出现神经、精神系统表现,如嗜异食癖。

  4.实验室检查

  (1)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血涂片可见红细胞中心淡染区扩大。常伴有轻度血小板升高。严重病例可出现三系细胞减少。

  (2)血清铁降低(<500μg/L),总铁结合力升高(>4500μg/L),转铁蛋白饱和度降低(<15%)。

  (3)血清铁蛋白。是体内贮备铁的指标,低于14μg/L可作为缺铁的依据。

  (4)骨髓铁染色。骨髓涂片用普鲁士蓝染色后,骨髓小粒中的铁称细胞外铁,幼红细胞内的铁颗粒称细胞内铁。细胞外铁直接反映贮备铁的情况。缺铁性贫血时细胞外铁消失,细胞内含铁颗粒的幼红细胞(铁粒幼细胞)减少。

  5.诊断及鉴别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一般不难做出诊断。与其他疾病的鉴别见下表:缺铁性贫血与其他疾病的鉴别

  (1)慢性病贫血。系慢性感染、结缔组织病、恶性肿瘤所致的贫血。与缺铁性贫血的主要不同点在于总铁结合力正常或降低,骨髓细胞外铁增多而铁粒幼细胞数减少。

  (2)海洋性贫血。常有家族史、脾肿大,血涂片可见靶形红细胞,血红蛋白电泳异常,胎儿血红蛋白或血红蛋白A2增多。血清铁及铁蛋白增高,总铁结合力正常,骨髓细胞外铁及铁粒幼细胞数增多。

  (3)铁粒幼细胞性贫血。为铁失利用性贫血,因此,血清铁及铁蛋白增高,而总铁结合力降低,骨髓铁粒幼细胞增多,环状铁粒幼细胞多(>15%),细胞外铁增多。

  (1)去除原发病因。

  (2)补铁治疗。常用口服铁剂及其用法,硫酸亚铁,每次0.2~0.3g,3次/d;富马酸亚铁,每次0.2~0.4g,3次/d;琥珀酸亚铁,每次0.1g,3次/d.口服铁剂后5~10天网织红细胞开始上升,7~12天达高峰,其后开始下降。服药1~2周后血红蛋白开始上升,平均2个月恢复。待血红蛋白正常后,需继续服药一段时间,补足体内铁贮备。如无法耐受口服铁剂治疗,或因严重消化道疾病引起铁吸收障碍,或需迅速纠正贫血,可用右旋糖酐铁,50mg/d深部肌内注射。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疾病问答

推荐专家

热图推荐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

健康助手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