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粒细胞缺乏症

第四节 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

2009-12-02 www.365yiyao.com A +

第四节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

(leukopeniaandAgranulocytosis)

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持续低于4×109/L,称为白细胞减少症,其中主要是粒细胞减少。当粒细胞绝对值低于1.5×109/L时,称粒细胞减少症。减少至低于0.5×109/L时,称粒细胞缺乏症。

白细胞减少症

(leukopenia)

病因及发病机进

粒细胞在骨髓中生长,来自粒-单细胞祖细胞(CFU-GM)。原始粒细胞、早幼粒细胞及中幼粒细胞都具有分裂能力,属骨髓分裂池。晚幼粒细胞不再分裂,发育成熟至分叶核后,积存于骨髓贮备池,等待释放。血中粒细胞一半在循环池,另一半聚集在血管壁边缘池。外周血粒细胞主要来自循环池。因此,循环池粒细胞的数量取决于:干细胞分化增殖能力,有效贮备量,释放速度,血中破坏程度,流动细胞与血管壁聚集细胞比例,以及组织中所需细胞量。

按粒细胞动力学,粒细胞减少可分下列几型。(见表5-4-1)

粒细胞减少可有遗传性、家族性、获得性等,其中获得性占多数。药物、放射线、感染、毒素等均可使粒细胞减少,药物引起者最常见(表5-4-2)

表5-4-1粒细胞减少症的基本分型

型别发病原理Ⅰ型粒细胞的生成减少,骨髓粒细胞系的增生低下或再生障碍。Ⅱ型粒细胞的无效生成,骨髓中粒细胞生成后寿命短,在释放前即被破坏。骨髓粒系虽可有代偿性增生,但成熟后细胞仍然减少。Ⅲ型外周血中粒细胞的寿命缩短,破坏增加,或/及体内(组织内)粒细胞的消耗增高。Ⅳ型混合型,为Ⅰ~Ⅲ型的各种不同的混合。Ⅴ型假性粒细胞减少型,中性粒细胞的分布失衡,外周血循环池的粒细胞大量转移到外周边缘池,聚集于血管壁上,使血中中性粒细胞减少。

表5-4-2可引起白细胞减少的常用药物

类别药物抗癌药氮芥、马利兰、环磷酰胺、6-巯基嘌呤、氨甲喋呤、阿糖胞苷、氟脲嘧啶、噻替哌、柔红霉素、阿霉素解热镇痛药氨基比林、安替比林、保泰松、安乃近、消炎痛抗甲状腺药硫氧嘧啶类、他巴唑、甲亢平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疾病问答

推荐专家

热图推荐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

健康助手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