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类癌

直肠类癌钳除后仍然有“残留”怎么办?

2009-12-02 lichujun.haodf.com A +

患者:李教授,您好!我的具体病情是:二OO九年四月五日因一次偶然便血(患有内痔),医生建议做电子结肠镜检查,于同年四月七日到医院做第一次镜检:检查所见:“......齿线内见半环状痔核;进镜距肛门5cm见一扁平粘膜隆起,大小约0.4X0.4cm,表面光滑、色泽如常,随蠕动及注气后未消失,全钳除送检;余直肠粘膜光整,血管纹理清晰。......”病理诊断:0904335(距肛门5cm)破碎肠粘膜慢性炎,其中一小快固有膜中少量轻度异型腺体,疑为类癌。外科医生看完上述结果后认为,如果没有发生肌层浸润,既然已做全钳除那就可以了,但应注意定期复查。为了查明是否有肌层浸润?外科医生又用一种好象叫肛门镜的器具试图能从肛门取物病检,但医生说在5cm处非常光滑无法取物病检,于是,医生建议再做一次电子结肠镜检查,同月二十一日(距第一次电子结肠镜检查十四天后)进入肠镜室检查,在做的过程中肠镜医生反复对距肛门5cm查看,持续半小时均未发现异常,最后由于医生对工作的认真和耐心,在距肛门5cm查看到一个局限性粘膜充血区,大小约0.2X0.3cm。(医生认为可能是第一次取时留下的粘膜充血,但只是怀疑),由于有第一次的病理报告,医生还是在粘膜充血区钳除2块组织送检:检查所见:“......齿线内见痔核;直肠距肛门约5cm见1个局限性粘膜充血区,大小约0.2X0.3cm,钳除2块组织送检。病理诊断:0905073(距肛门5cm)类癌;(距肛门约20cm)肠粘膜慢性炎。如果手术,现在已找不到病灶,也就是说“摸不着,看不见”,但在“盲取”下做病理又仍然诊断为类癌,这种情况下手术怎么做?听说可以先做染色、放大肠镜的方法检查残留。是这样的吗?还有没有其他方法检查病灶在什么位置?若可以,我准备近日从贵州到李教授所在的中山六院来检查,并希望能得到李教授的亲自检查,可以吗?急切盼回复!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消化内镜中心李初俊:你在4月21日复查肠镜时于可疑的直肠局限性黏膜充血区钳取组织中仍可见类癌组织,现在是否仍有类癌组织残留难以确定。类癌发生于黏膜深层及黏膜下层,你的类癌仅表现为黏膜局限性隆起,而表现光滑,色泽如常,因而我们的染色内镜与放大肠镜对发现病变帮助不大。如果活检钳除后的位置仍未完全修复而可辨别(如第二次肠镜检查时的充血区,当然染色内镜与放大内镜可能会有助于发现此处部位)的话,可考虑用经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scopicSubmucosalDisection,ESD)的方法,将活检后的充血区部位及其周围的黏膜层及部分黏膜下层切除进行再次病理检查,如果结果是没有类癌组织残留,说明类癌已在前两次钳除时已完全被钳除了,可继续观察追踪;如果仍可见癌组织残留,则据浸润的情况再决定是否追回外科手术以及决定外科手术的方式。由于有ESD创面的指引,将使外科手术变得有的放矢。如果内镜,包括染色与放大观察无法辨认原来钳除的部位,就只好定期复查内镜,追踪病情转归了。进行原来病变部位ESD的好处在于,可以发现或排除可疑的残留类癌,以便得到及早、彻底的治疗或解除不必要的担忧。如你来我院诊治,我会尽力帮助你的。祝早日康复!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疾病问答

推荐专家

热图推荐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

健康助手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