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溃疡性结肠炎

腹痛、腹泻――溃疡性结肠炎?

2009-12-02 www.cmt.com.cn A +

腹痛、腹泻――溃疡性结肠炎?

北京协和医院 费贵军

病历简介  患者,女,23岁,因“腹痛1年半,腹泻1年,加重3个月”于2000年5月入院。  患者于1998年12月起反复发作脐周疼痛,与进食无关,大便正常,可自行缓解。当地医院便常规和妇科检查正常。1999年3月腹痛较前加重,大便2~3次/日,黄色成形,偶自觉发热。反复就诊当地医院,查血常规、便常规和腹部B超均正常,对症治疗后腹痛好转。  患者2000年3月旅游后病情加重,大便5~8次/日,黄色稀水便,偶有脓血,腹痛加重,伴发热(未测体温)。外院查血常规正常,红细胞沉降率(ESR)为67mm/h。  结肠镜检查示患者回肠末端及全结肠黏膜充血水肿粗糙,有片状溃疡,溃疡最大直径1cm,表面有脓性分泌物附着,并有大量黄豆大的炎性息肉样增生性改变。病理检查结果显示,回肠末端黏膜呈息肉样,间质充血水肿,大量淋巴细胞、浆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浸润,溃疡表面炎性渗出及坏死组织。病理诊断为“结肠慢性溃疡”。  按“重度溃疡性结肠炎”给予患者柳氮磺吡啶(SASP)、泼尼松(20mg,3次/日)、琥珀酸氢化可的松(100mg)保留灌肠治疗2个月,大便2~4次/日,无发热,ESR为2mm/h。出院后继续泼尼松(20mg,3次/日)治疗,但患者自觉治疗无效自行停药,改用中药治疗,病情再次加重。为进一步诊治收入我院。近4个月体重下降23kg。  既往史、个人史、月经婚育史、家族史无特殊。  入院查体结果为,体温38.8℃,脉搏96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90/40mmHg。患者消瘦,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心、肺(-)。腹软,脐周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移动性浊音(-),肠鸣音弱。双下肢不肿。入院诊断:溃疡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诊断是否明确?为何治疗效果不佳?  患者以“腹痛、腹泻”为主要症状,反复发作,但有加重趋势。大便多为稀水便,有时为脓血便,伴发热,腹泻特点符合渗出性腹泻,需要考虑是感染性炎症还是非特异性炎症。外院的结肠镜检查和病理检查符合溃疡性结肠炎,诊断基本明确。  患者经SASP、糖皮质激素口服和灌肠治疗后病情好转,体温正常,腹泻好转,ESR下降。但近期出现病情反复,伴高热,体重进一步下降,主要考虑与治疗不正规、患者自行停药有关。此外,患者长期大剂量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需要警惕是否继发肠道感染。  患者入院后间断发热,体温最高39℃,腹泻3~6次/日,黏液稀便,少量脓血,伴腹痛。血常规检查结果:白细胞(WBC)为12.2×109/L,粒细胞(GR)为76.6%,血红蛋白(Hb)为96g/L,血小板(Plt)为346×109/L。尿常规结果正常。便常规结果:WBC为8~大量/高倍视野,RBC为0~大量/高倍视野,便潜血(OB)(+);便苏丹Ⅲ染色(-)。便培养、便找抗酸杆菌(-)×3次。血培养(-)。  患者血白蛋白(ALB)23g/L,血钾2.6mmol/L,血钙1.7mmol/L。ESR为50mm/h。蛋白电泳、免疫球蛋白定量正常。T细胞亚群:CD4为22.3%(28%~58%),CD8为39.3%(19%~45%),CD3为60.4%(61%~85%),CD4/CD8为0.6(0.9~2.0)。抗核抗体(ANA)、抗双链DNA(dsDNA)抗体、抗可提取核抗原(ENA)抗体、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类风湿因子(RF)、心磷脂(ACL)抗体、抗La抗体(即抗干燥综合征抗原B抗体)(-)。乙肝五项、丙肝病毒抗体及HIV抗体均(-)。  胸片检查结果(2000年6月2日)显示双肺纹理粗,双上肺散在斑片影。腹部B超示脾厚。  按“溃疡性结肠炎”给予患者禁食、静脉营养和SASP(4g/d)治疗。6月5日因患者出现大量脓血便而加用琥珀酸氢化可的松(200mg/d,静滴),同时予头孢噻肟、甲硝唑、环丙沙星等抗感染治疗,症状无缓解。外院结肠镜病理切片经我院病理科会诊结果:(回肠末段和结肠)炎性渗出物及结肠黏膜呈重度急性及轻度慢性炎症。  “溃疡性结肠炎”正规治疗效果不好,还应考虑哪些原因?  因患者一般情况差,入院后没有立即复查结肠镜,根据外院检查结果,考虑全结肠型溃疡性结肠炎诊断基本明确。按照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给予禁食、静脉营养、SASP和足量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不佳,应警惕有无肠道感染的可能。但便培养、便找抗酸杆菌和血培养都未发现感染证据。胸片提示双上肺散在斑片影,应警惕肺部感染的可能性。给予经验性抗细菌治疗,也没有明显效果。  考虑患者有以下几种可能性:①诊断是否明确,包括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是否明确,是否有淋巴瘤、结核、血管炎等可能性,后几种疾病多累及回盲部,很少累及全结肠,这与外院结肠镜下表现及病理检查不符。②合并感染,患者属免疫功能低下人群,除细菌感染之外,是否合并有结核、真菌、病毒等其他病原体感染的可能性。③对糖皮质激素耐药,这一点不好解释患者入院前的皮质激素治疗反应。  2000年6月12日,患者排鲜血、脓血便14次,血压下降,停用SASP。次日体温40℃,腹围增大,憋气。查动脉血气(鼻导管吸氧5L/min):pH为7.439,动脉氧分压(PaO2)为60.5mmHg,动脉二氧化碳分压为(PaCO2)31.9mmHg,HCO3为21.2mmol/L。胸片检查示双肺粟粒样改变。结核菌素纯蛋白衍化物(PPD)试验(-)。  行诊断性腹腔穿刺,抽出淡黄色腹水2ml,腹水抗酸染色(+)。诊断粟粒性肺结核、结核性腹膜炎,给予异烟肼、利福平、链霉素、吡嗪酰胺四联抗结核治疗。  6月22日,患者出现黄疸,总胆红素为2.7mg/dl,停用利福平和吡嗪酰胺。给予乙胺丁醇、链霉素以及左氧氟沙星抗结核治疗。患者自6月16日起体温正常,激素逐渐减量至7月28日停用。同时加强静脉营养、输血等支持治疗。住院期间患者Hb进行性下降,最低为26g/L,输血后为80g/L。抗结核治疗后患者体温基本正常,腹泻明显好转,1~2次/日,量100~200ml/d,黄褐色糊状便。7月11日复查胸片较前明显好转。  肺结核和结核性腹膜炎诊断明确,肠道病变是否由结核感染所致?  7月24日,患者受凉后发热,体温39.2℃,无咳嗽,有盗汗,大便1~2次/日。7月27日复查胸片病变明显加重。全消化道造影结果:回肠积气扩张,回肠末段黏膜破坏,边缘见毛刺,盲肠充盈差,所见升结肠和横结肠管壁僵硬,结肠袋消失,符合溃疡性结肠炎表现。  患者7月31日结肠镜检查结果(图1):回盲末段距回盲瓣10cm处黏膜充血肿胀,散在淋巴滤泡增生。回盲瓣黏膜增厚,充血水肿变形,散在炎性息肉。回盲部至横结肠黏膜充血水肿,多发炎性息肉及黏膜桥。乙状结肠及直肠片状充血水肿,散在炎性息肉,乙状结肠可见一1.5cm×0.8cm浅溃疡。结肠镜诊断: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倒灌性回肠炎;回盲部有无结核侵犯待除外。  结肠镜活检病理:(回肠末段、回盲瓣、肝曲)肠结核,抗酸染色找到抗酸杆菌。  图12000年7月31日(住院期间)结肠镜检查结果,可见回盲末段黏膜充血肿胀,散在淋巴滤泡增生。回盲瓣黏膜增厚,充血水肿变形,散在炎性息肉。横结肠黏膜充血水肿,多发炎性息肉及黏膜桥。  图22002年7月5日(出院随诊)结肠镜检查结果,可见回肠末段黏膜多个淋巴滤泡增生,无糜烂、溃疡。回盲部正常。结肠黏膜散在指状息肉,息肉黏膜发红,其余结肠及直肠黏膜下血管纹理清楚,皱襞光整,未见充血、糜烂或溃疡。  患者肠结核诊断明确,抗结核治疗成为治疗重点。  抗结核治疗后复查胸片示双肺弥漫斑点影,左上肺散在斑片影。调整抗结核治疗,8月1日开始给予卫非宁(异烟肼-利福平合剂)3片/日(相当于异烟肼0.3g/d、利福平0.45g/d)治疗,但因胆红素升高于8月9日停用。8月7日患者血尿素氮为49mg/dl,肌酐为3.2mg/dl,停用链霉素。8月18日患者血肌酐恢复至1mg/dl,加用链霉素(0.75克/次,肌注,隔日1次)。  2000年8月23日患者因经济原因要求出院。出院时仍有午后低热,体温高峰37.5℃~38℃。无咳嗽、咳痰,黄糊状大便1~2次/日。便常规正常,便潜血(+);Hb为3.2g/dl。出院后继续抗结核治疗,门诊随诊。  出院诊断:全身播散性结核(粟粒性肺结核、结核性腹膜炎、肠结核),溃疡性结肠炎(缓解期)。  结核病诊断明确,抗结核治疗中病情反复,是否提示溃疡性结肠炎活动?  患者再次出现病情反复,主要表现为发热,无呼吸道症状,腹痛、腹泻也未加重。但胸片提示病情进展,回肠、结肠黏膜活检病理切片均找到抗酸杆菌,证实肠结核诊断明确。  经加强抗结核治疗后患者病情逐渐好转。我们分析病情反复是结核病尚未得到有效控制。在肠道病变方面,结肠镜下表现及消化道造影所见均符合溃疡性结肠炎的特征,考虑溃疡性结肠炎诊断是明确的,镜下所见溃疡性结肠炎处于缓解期。鉴于患者抗结核药使用中已出现肝肾损害,不宜再加用SASP维持治疗。  2002年7月随诊,患者一般情况好,无不适。复查结肠镜检查(D3版图2)示回肠末段黏膜可见多个淋巴滤泡增生,无糜烂、溃疡。回盲部正常,全结肠黏膜散在指状息肉,息肉黏膜发红,其余结肠及直肠黏膜下血管纹理清楚,皱襞光整,未见充血、糜烂或溃疡。结肠镜诊断:肠结核治疗后,病变愈合;溃疡性结肠炎,全结肠型,缓解期。  患者从起病时即伴随肠结核吗?  不典型炎性肠病与肠结核的鉴别诊断在临床上很难。在鉴别实在困难、患者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多选择5-氨基水杨酸类制剂治疗,或先选用诊断性抗结核治疗。当患者病情较重,必须使用糖皮质激素时,应行全面检查,除外合并结核的可能性,且用药中要密切监测继发结核感染或结核播散。  从整个病程推测,患者起病时的基础肠道病变是溃疡性结肠炎,经治疗后炎症得到控制,但由于长时间大剂量应用糖皮质激素,继发了全身播散性结核。

责任编辑孙晓庆消化・肝病

 

中国医学论坛报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ChinaMedicalTribuneCopyright(c)2008
AllRightsReserved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疾病问答

推荐专家

热图推荐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

健康助手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