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口腔白斑病

什么是口腔白斑病?

2009-12-03 www.gdjkw.net A +

口腔各部粘膜均可发生,但以颊、舌部最多。国内1980年普查结果患病率为10.47%(包括烟斑)。长期以来曾将口腔粘膜上所发生[de]白色斑块都称为“白斑”,使许多白色损害混同于白斑,从而造成流行病学和治疗方法上[de]不恰当结果。白斑[de]色泽除了白色以外,还可表现为红白间杂[de]损害。应该明确,白斑是肉眼所见[de]临床术语,在组织病理上[de]变化,应该符合癌前损害[de]特征——上皮异常增生,而不是单纯[de]上皮增生。

白斑(leukoplakia)是指仅仅发生在粘膜上[de]白色或灰白色角化性病变[de]斑块状损害,口腔粘膜上[de]这种斑块是不能被擦掉[de],在临床和组织病理学上又不能列入其它疾病分类之中者,是一种常见[de]非传染性慢性疾病。口腔各部粘膜均可发生,但以颊、舌部最多。国内1980年普查结果患病率为10.47%(包括烟斑)。

长期以来曾将口腔粘膜上所发生[de]白色斑块都称为“白斑”,使许多白色损害混同于白斑,从而造成流行病学和治疗方法上[de]不恰当结果。白斑[de]色泽除了白色以外,还可表现为红白间杂[de]损害。应该明确,白斑是肉眼所见[de]临床术语,在组织病理上[de]变化,应该符合癌前损害[de]特征——上皮异常增生,而不是单纯[de]上皮增生。

局部刺激因素在白斑[de]发病中具有很重要[de]作用,吸烟是普通[de]原因,白斑患者有吸烟习惯[de]占80%~90%,且发病部位多与烟[de]刺激部位一致。其它如咀嚼槟榔、酒、醋、辣、烫、不良修复体、残冠、残根等刺激也能引起白斑。在全身因素中,白色念珠菌感染,缺铁性贫血、维生素B12和叶酸缺乏、梅毒以及射线、口干症等均同白斑具有密切关系。患者以中老年较多,男性多于女性(男∶女=13.5∶1)。

【病理改变】

白斑是癌前损害,在镜下显示典型[de]上皮异常增生,核深染,有丝分裂增加,极性消失,核浆比改变,异角化等。至于上皮表面[de]形态如皱纸状、疣状等,虽然并不象征癌前改变,但应高度警惕。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疾病问答

推荐专家

热图推荐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

健康助手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