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咖啡因与氨茶碱中毒

使用氨茶碱须防中毒

2009-12-03 www.xywy.com A +

哮喘在寒冷的冬季经常发作,氨茶碱疗效确切,但有效剂量与中毒剂量非常接近,稍有不慎,就可能引起中毒——  氨茶碱为茶碱与已二胺的复盐,已二胺能提高茶碱的水溶性,并增强其药理作用。氨茶碱的主要作用是松弛支气管平滑肌,缓解支气管痉挛,在解痉的同时能减轻支气管黏膜的充血和水肿。氨茶碱是治疗支气管哮喘和喘息型支气管炎的重要药物,也用于阻塞性肺气肿、急性心功能不全和心源性哮喘的治疗,已有近70年的历史。在使用时,为了收到应有的疗效,避免或减轻不良反应的发生,必须讲究该药的合理服用方法。  【病例】  林大妈患支气管哮喘已有2年,在寒冷的冬天经常发作,每当此时,她就按医生的嘱咐服用氨茶碱片,效果较好。前两天,林大妈服用氨茶碱片后,感觉效果不太理想,就自行加大了剂量,不一会儿出现恶心、呕吐、头晕和心悸等症状。经诊断,是服用氨茶碱片过量引起的中毒。    【药师提醒】  氨茶碱疗效确切,但治疗窗(用药安全范围)狭窄,有效剂量与中毒剂量非常接近,有效血药浓度为5~15微克/毫升,但超过20~25微克/毫升即可引起中毒,出现头晕、烦躁不安、心悸、心律失常、血压急剧下降、腹痛、发热、出汗,亦可发生呕血、血尿、便血或柏油样大便,严重者出现心力衰竭或惊厥、抽搐、脑水肿、心跳和呼吸骤停而死亡。  氨茶碱口服、由直肠或注射给药均能迅速被吸收,在体内释放出茶碱而发挥药理作用。茶碱在体内的代谢和消除个体之间有很大差异,血浆半衰期正常成年人为7~9小时,吸烟者(1日吸1~2包)为4~5小时,肝硬化患者为7~60小时,急性心功能不全患者为3~80小时,新生儿>24小时,小儿(6个月以上)为2.6~4.8小时。要达到有效的血药浓度,各个体所需用药剂量悬殊,应从小剂量开始给药,并监测血浆中茶碱浓度,实行个体化给药。  【用药指导】  1.给药方法的选择  氨茶碱的剂型主要有片剂、注射剂、肠溶片和栓剂。  片剂最常用,主要用于哮喘急性发作,由于氨茶碱呈较强碱性,对胃刺激性较强,故空腹口服时可致恶心、呕吐、胃部不适、食欲不振,饭后服用或改服肠溶片可减轻胃肠道反应。  注射剂用于哮喘的较严重发作及哮喘持续状态,肌肉注射可刺激局部引起红肿、疼痛,现已较少应用;静脉注射如果浓度高、推注速度快,导致血药浓度超过安全浓度,患者可发生急性中毒,故应稀释成<25毫克/毫升的稀释液,推注速度一般以每分钟25毫克为宜,或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滴速应缓慢。  栓剂使用时,直肠、肛门因局部刺激可能有烧灼感,仅偶用于短期非急症治疗。  2.避免联合用药  下列药物可降低茶碱在体内的消除速率,延长半衰期,使其蓄积,致血药浓度增高,引起中毒的危险性增大:地高辛、维拉帕米、地尔硫、美西律、别嘌呤醇、西咪替丁、口服避孕药;抗菌药物如大环内酯类的红霉素、罗红霉素、克拉霉素、乙酰螺旋霉素、交沙霉素,氟喹诺酮类的诺氟沙星、培氟沙星、依诺沙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以及克林霉素和林可霉素。  巴比妥类、苯妥英钠、去甲肾上腺素、利福平可诱导肝药酶,增强茶碱在体内的消除速率,降低血药浓度。在停用这些合用药物时,血浆中茶碱浓度增高,维持时间延长。  应尽量避免氨茶碱与这些药物联合用药,如必需合用,在合用这些药物期间或停药后,应及时调整用药剂量或用药间隔时间。  3.注意事项  ①对咖啡因或其他茶碱类药物过敏者,也可能对氨茶碱过敏。  ②氨茶碱有中枢兴奋作用,可使少数患者发生头痛、躁动不安或失眠,可用镇静药对抗。  含有咖啡因的食物或饮料如巧克力、可可粉、茶、可乐饮料等,可加强氨茶碱的中枢兴奋作用,服药期间尽量不吃这些食物。  ③氨茶碱可通过胎盘屏障引起先天畸形,也可随乳汁排出,使新生儿呼吸异常,故孕妇、产妇及哺乳期妇女慎用。④甲状腺功能亢进、低血压、活动性消化溃疡患者应禁用氨茶碱。心血管疾病患者应用氨茶碱,则发生心脏毒性反应的危险性增加。  ⑤肝功能或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年龄超过55岁特别是男性和伴发慢性肺部疾病的患者,任何原因引起的心力衰竭患者,以及持续发热患者,用药剂量应减小。  ⑥12岁以下的儿童和老年人应用氨茶碱时要特别注意。儿童的排泄和解毒功能尚不完善,药物消除率低。老年人肝、肾功能衰退,也会影响茶碱在体内的代谢和消除过程,再加上老年人体弱多病,同时服用很多药物,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又很复杂,因此应用氨茶碱时稍有不慎,很容易引起中毒。开始宜用小剂量,间隔6~8小时给药1次。  ⑦患者应尽量定期到有条件的大医院监测血浆中茶碱浓度,适时调整用药剂量,以保证获取最大的疗效而不发生血药浓度过高的危险。  ⑧要严格按照医嘱和药品说明书上规定的剂量服用,不能因药效不理想随意加大剂量,否则容易引起中毒。

打印本页发布者的其他文章加入我的收藏推荐给好友相关点击:相关资讯相关问题相关疾病更多查看全部关于此文章的信息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疾病问答

推荐专家

热图推荐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

健康助手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