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局部麻醉药中毒

执业中药师中药学:局部麻醉药

2009-12-03 www.eol.cn A +

  [概述及分类]

  局部麻醉药简称为局麻药。局麻药是指在用药局部能暂时地、完全和可逆性地阻断神经的冲动和传导,在意识清醒的条件下,使局部的痛觉和感觉消失的药物。

  根据其中间链为酯链或酰胺键则可将局部麻醉药分为酯类和酰胺类。但也有少数局部麻醉药例外。

  [主要品种]

  含有酯类的局部麻醉药有普鲁卡因、可卡因、丁卡因、氯普鲁卡因、丙美卡因、奥布卡因、苯佐卡因等。

  含有酰胺类的局部麻醉药有利多卡因、辛可卡因、布比卡因、甲哌卡因、依替卡因、丙胺卡因、三甲卡因、罗哌卡因等。

  [基本结构]

  局部麻醉药的化学结构一般分为3个部分:亲脂性的芳香环、中间链接部分和亲水性的胺基。前者为酯类局麻药如普鲁卡因,后者为酰胺类局麻药,如利多卡因。酯类局麻药所含的对氨基化合物可形成半抗原以致引起变态反应;酰胺类则不能形成半抗原,故引起变态反应者极为罕见。

  [理化性质]

  合成的局麻药大多为结晶性粉末,难溶于水,且一旦暴露于空气中其化学性质很不稳定。但所有局麻药均属弱碱性,易与酸结合成盐类,此种盐类易溶于水,其化学性质稳定,目前临床常用的局麻药大多为盐酸盐。其盐酸盐又属强酸性,除利多卡因为6.5~7之外,其余局麻药的均为3~5之间。因此注入到组织后易解离成4价胺和氯离子,最终这种酸被组织缓冲碱所中和,使ph值碱化为7.0~8.0,这种碱化和缓冲作用增强了局麻药显效速度和作用强度,效能增加4~8,倍,作用时间也延长。如局麻药在酸性环境则无效或效价极低,炎症部位注射局麻药往往无效,因脓汁的为5.0左右。反之,如过于碱化也可使局麻药效能降低,甚至失效。因此必须在适当的ph值范围内,局麻药才能发挥其效能。

  [作用机制]

  稳定细胞膜,降低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阻断Na+通道,阻滞Na+内流,阻止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产生而抑制冲动,传导。

  [药理作用]

  1.局麻作用

  (1)局麻药在治疗量(低浓度)时,能选择性阻断感觉神经的冲动和传导,使感觉和痛觉均消失,产生麻醉作用。

  (2)高浓度(大剂量)的局麻药对各类神经纤维均有阻断作用,如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运动神经及中柜神经系统;此外对心血管,胃肠平滑肌、骨骼肌均有麻醉作用,此作用为局麻药所不需要的作用。

  (3)局麻药对神经纤维的作用是:提高神经纤维的兴奋阈(或电剌激阈),降低兴奋性及动作电位幅度,延长不应期,直至动作电位,兴奋性,传导性,痛觉和感觉全部丧失而产生麻醉作用。

  (4)神经纤维的种类对局麻药作用的影响。局麻药对不同种类的神经纤维有不同的选择性和敏感性。粗的神经纤维或有髓鞘包裹的神经纤维,对局麻药的敏感性低,所需的剂量大,相反细的神经纤维或无髓鞘包裹的神经纤维,对局麻药的敏感性高,所需的剂量小,因为细的神经纤维,表面积小,药物易于饱和,产生作用快;有髓鞘包裹的神经纤维,药物渗透慢,所需要的剂量大。交感,副交感对局麻药敏感性高,运动神经敏感性低。在混合神经中,根据神经纤维粗细的作用顺序是:痛觉冷觉温觉触觉压觉运动神经。

  2.吸收作用:局麻药吸收入血并达到足够浓度,即可影响全身神经肌肉的功能,这实际上是局麻药的毒性反应。

  (1)中枢神经系统局麻药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是先兴奋后抑制,初期表现为眩晕、烦躁不安、肌肉震颤。进一步发展为神志错乱及全身性强直-阵挛性惊厥。最后转入昏迷,呼吸麻痹。中枢神经抑制性神经元对局麻药比较敏感,首先被局麻药所抑制,因此引起脱抑制而出现兴奋现象。局麻药引起的惊厥是边缘系统兴奋灶扩散所致。苯二氮类能加强边缘系统GABA能神经元的抑制作用,有较好的对抗局麻药中毒性惊厥的效果。也说明局麻药引起的惊厥是抑制的减弱而不是兴奋的加强。此时禁用中枢抑制性药物。而中毒昏迷时应着重维持呼吸及循环功能。

  (2)心血管系统局麻药对之有直接抑制作用。表现为心肌收缩性减弱、不应期延长、传导减慢及血管平滑肌松弛等。开始时的血压上升及心率加快是中枢兴奋的结果,以后表现为心率减慢、血压下降、传导阻滞直至心搏停止。心肌对局麻药耐受性较高,中毒后常见呼吸先停止,故宜采用人工呼吸抢救。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疾病问答

推荐专家

热图推荐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

健康助手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