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经前期综合征

经前期综合征基础应用研究有新进展 中安伊人

2009-12-03 lady.anhuinews.com A +

三九健康网2002-06-1809:21

由著名中医基础理论专家张珍玉教授率领的山东中医药大学肝藏象研究组15年来围绕肝藏象开展系统深入研究,并在经前期综合征研究方面取得多项研究成果。近日,包括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一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项目在内的4项研究成果再次一并通过省部级技术鉴定。专家组认为,该系列研究成果使我国中医药学对经前期综合征的基础与应用研究达到了新的水平。特别是本次研制成功的经前期综合征及肝气逆证猕猴模型、肝气逆证大鼠模型以及新药“经前平颗粒”和“经前舒颗粒”,不仅为当前深入研究与防治经前期综合征提供了急需的动物模型和治疗新药,更为探索揭示肝疏泄失常微观机制提供了理想的实验对象和手段。

经前期综合征由于每月周期性干扰广大育龄期妇女心身健康而备受国际医学界关注,是当今中西医学者研究的热点。该综合征主要表现为焦虑型与抑郁型两个亚型,中医辨证为肝疏泄失常所致肝气逆、肝气郁两证。在我国,关于该病中医临床辨证治疗的报道颇多,治疗优势明显,但基础研究相对薄弱。缺乏相应实验研究动物模型,是制约中医药治疗优势发挥与新药研究的主要因素。

针对经前期综合征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研制这一当今国际医学界共同关注的前沿课题,研究小组在前期大鼠模型基础上,以中医情志致病理论、中医病因发病学为指导,运用远红外监视系统、毛细管电泳和放免技术等手段,对猕猴进行了长达两年的跟踪观察与检测,首次发现正常猕猴月经周期不同时期表情行为及其相关指标变化的一般规律,首创了择时挤压造模法复制成功经前期综合征及肝气逆证猕猴模型。肝气逆证大鼠模型的研制,通过对未孕大鼠和孕一次大鼠进行了动情前期、动情期和动情后期造模的摸索,复制成功接近反映其临床特点与病理改变的经前期综合征大鼠模型。

“经前平颗粒”和“经前舒颗粒”两个创新药物覆盖了经前期综合征的肝气逆证和肝气郁证等主要证候,为中医临床辨证治疗该病提供了有效的现代手段。其中“经前平颗粒”已获得国家三类新药证书。

编辑:--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疾病问答

推荐专家

热图推荐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

健康助手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