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脊髓压迫症

脊髓压迫症

2009-12-03 www.dcjktea.com A +

病因:脊髓压迫症是由于椎管内的占位病变引起脊髓受压的一组病症。因病因不同,病程可是急性或慢性,但其共同特点是病变呈进行发展,最后导致不同程度的脊髓横贯损害和椎管阻塞。(一)肿瘤最常见,肿瘤位于椎管内硬脊膜外者以转移性为多;硬脊膜下脊髓外的良性神经鞘膜瘤为多,其次为神经纤维瘤、室管膜瘤;脊髓内肿瘤则以神经胶质细胞瘤为常见。(二)脊柱病变脊柱关节强硬性脊柱炎、类风湿性关节炎,椎间盘脱出,关节脱位以及脊椎肿瘤或结核破坏所致之脊柱病变。(三)先天性畸形如Arnold-Chiari畸形,脊髓空洞症及脊髓积水等。(四)炎症硬脊膜外脓肿、脊蛛网膜炎等。(五)脊髓血管性病变如脊髓血管畸形、硬膜外出血等。症状:(一)病程演变症状早期无明显症状,主诉腿发硬或局部肢体不适,且因不持久而被忽视。典型脊髓压迫症者,在病程过程中常可出现下列症状和体征:1.神经根痛常为压迫症之早期症状,由病损压迫神经根所引起。表现为针刺样、刀割、撕裂或电击样疼痛,屏气、咳嗽、打喷嚏加重疼痛。疼痛在站立时,白天减轻,平卧或睡眠时加重。疼痛沿脊神经支配范围放射且伴相应节段皮肤感觉减退或过敏,胸7~12节段的神经根疼痛可误诊为急腹痛。2.脊髓部份受压脊髓外压迫常压迫病侧的锥体束和对侧的脊髓丘脑束,即出现病侧肢体无力和对侧肢体的传导束型感觉障碍,称为脊髓半切综合征(Brown-Sequrd综合征)。脊髓内占位病变所致之脊髓压迫症,出现病变范围相应节段的肌无力、感觉缺失、分离性感觉障碍,并呈离心性地不断从近端向远端扩散。3.脊髓完全受压出现脊髓病损的共同症状和体征,即运动障碍、感觉障碍和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其特点:(1)除急性脊髓压迫症外,一般无脊髓休克期,表现为瘫痪肢体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一侧或两侧Babinski征阳性,且不伴肌肉萎缩。(2)感觉减退从远端向近端发展,似有逐步上升之趋势,但感觉水平不整齐而且低于实际病损节段2~3节,而这2~3节中常为感觉减退或过敏区。若为髓内压迫者则呈分离性感觉障碍(痛触觉分离),相应节段肢体或躯干酸胀,感觉水平由近端向远端扩散。(3)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大便秘结和排便困难为脊髓压迫症最多见之症状;排尿困难或尿潴留均在晚期出现。髓内压迫症病者排尿障碍较早,以尿潴留或排尿不畅为多见。(二)不同水平特征症状上颈段(C1~3)受压可有后枕、颈部疼痛,四肢瘫痪、呃逆、呕吐和呼吸困难以及颅内压增高和眼底水肿。颈中段病损则有四肢瘫痪,肩胛部疼痛和二头肌腱反射消失,三头肌反射亢进等特点。下颈段(C7、8~T1)则为手臂部疼痛、手肌无力萎缩而下肢腱反射亢进。胸段病变(T2~12)为典型的运动、感觉和膀胱直肠功能障碍。腰段脊髓受压则按节段出现屈髋和股内收困难(L1~2),小腿外侧和大腿外侧疼痛,膝踝反射消失者当为下腰段(L3~5,S1~2)病变。出现鞍区疼痛、感觉障碍、性功能不能和两便障碍而下肢运动功能受累较少者为圆锥马尾受压之特点。西医治疗:治疗原则1早期诊断、早期病因治疗,如椎管内肿瘤、脊髓硬膜外脓肿、外伤、脊柱结核等引起脊髓受压、应早期手术。2非手术指征之压迫症,急性期应内科对症药物治疗,以及针灸、理疗、体疗等综合治疗。3出现合并感染者,选择适当抗生素,加强护理。中医治疗:慢性期及恢复期治疗,主要是给予中药、神经营养药、肢体功能训练,针灸及理疗等。其他治疗:尽快除去脊髓受压的原因是治疗的原则,能行手术者应尽早进行,如切除椎管内占位性病变、椎板减压术及硬脊膜囊切开术等。急性压迫的手术治疗尤应抓紧时间,力争在起病6小时内减压。硬脊膜外脓肿同时要给予足量的抗生素,恶性肿瘤术后需进行放疗或化疗等。预防:注意保持皮肤干燥,避免发生褥疮;保持大小便通畅,防止尿路感染;对瘫痪肢体进行按摩、锻炼;如为高位瘫痪、注意维护呼吸机能和预防肺部感染等。

相关咨询电话:400-6509659(免费)010-64056688(总机)转8408、8201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疾病问答

推荐专家

热图推荐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

健康助手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