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脊髓空洞症

脊髓空洞症病因与发病机制|局部瘦身

2009-12-03 bbs.ss63.com A +

脊髓空洞症病因与发病机制

脊髓空洞症(syringomyelia,SM)是一种缓慢进展的脊髓变性病,以脊髓内空洞形成与胶质增生为病理特征,临床表现为节段性分布的分离性感觉障碍、肌肉萎缩性瘫痪和神经营养障碍等,临床上并不少见。由于社会科技的不断发展,X线、CT(断层扫描)、MRI(核磁共振)的不断发展与普及、普查,普查结果发现此病的发病率比1987年增长了5倍之多。根据大量病例研究表明,该病是一种慢性进展性脊髓变性疾病,起病隐潜,病程进展缓慢,病人数年、数十年都毫无察觉,确诊时常常已呈进行性加重趋势。多以躯体感觉(痛、温、触觉感觉障碍或异常如:节段性感觉分离、蚂蚁行走、异痒等症状)和运动功能(腰酸腿软、肌肉萎缩、无力甚至瘫痪在床等症状)障碍为主要表现,严重影响病人生活质量,有些病人身心长期受病痛煎熬,哀叹脊髓空洞症是不死的癌症!对于常见脊髓空洞症治疗,基于上述对发病机理认识,以前常用空洞分流手术已不做为首选术式,传统后颅窝减压术也暴露出许多缺陷。因此,我们希望益髓颗粒能更多更好的为广大患者朋友们解决病痛问题,我们建立了一个“国际脊髓病康复网”有关脊髓空洞症康复保养的专栏,向病友们多传递一些与疾病常识相关健康教育知识,为广大病友们定期提供有关脊髓空洞症康复治疗和保养方面的资讯;感谢大家关注、支持和鼓励,欢迎提出您的意见和建议。我们将践行我们的承诺:用我们的双手,托起您康复的希望!您所困扰的,也是我们需要努力的,我们将为之全力以赴!
二、脊髓空洞症研究新突破新成果
脊髓空洞症今后也许不再是不治之症了。目前西医限于外科手术为主,配合一些支持疗法,但效果并不理想。近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中医管理局重点科研项目“益髓颗粒治疗脊髓空洞症及其机理研究”在西安已成功完成;并在2002年10月正式批准为国药准字药(Z61020361)。这项研究在国内首次成功复制出脊髓空洞症动物模型,并结合中医针灸学理论独创了,从肾督和络脉论治脊髓空洞症之路;发现益髓颗粒对治疗脊髓空洞症有独特的疗效。脊髓空洞症是神经系统的疑难性疾病,手术、针灸等治疗的适应症受限,疗效欠稳定。此外,由于脊髓空洞症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很少有人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因此,探索一条有效的内科药物治疗途径,揭示其发病机理,一直是国内外医学界共同关注的课题。由吉林辉发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发起并组织全国数十位知名脊髓病医院教授级领导的科研课题组,采用给实验性小白鼠脑内注射适量高岭土阻塞脑脊液循环通路,导致脊髓中央管压力增高、破裂从而形成空洞,在国内外首次系统观察了脊髓空洞症对血浆及脑脊液中几种肽类神经递质含量的影响,发现这几种肽类神经递质显着减少,认为与脊髓空洞症患者痛温觉障碍的临床症状有关。同时研究者还运用益髓颗粒对实验性小白鼠脊髓空洞症进行治疗和研究,用放射免疫、组织化学、电镜技术等技术手段进行综合分析,发现益髓颗粒颗粒能够有效治疗实验性小白鼠脊髓空洞症和脑积水,减轻脊髓血管损伤,抑制渗出和水肿,限制和缩小髓内空洞形成和发展。上述是全国数十位知名脊髓病医院教授级领导精选了上百种中草药,做了上万次试验得出的结论,并结合中医针灸学理论,独创了从肾督和络脉论治脊髓空洞症之路,在临床上做了317例脊髓空洞症双盲治疗,结果:用药6个月后临床治愈率为71.41%,总有效率87.73%。发生不良反应3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6%(31/176),无1例因不能耐受不良而停药。治疗结束后不良反应症状自行缓解,不影响疗效。此数据,在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得到了众多专家的一致赞赏和好评,被认为达到甚至超过国际先进水平。
三、西医认为脊髓空洞症
【定义】脊髓空洞症亦称脊髓空洞积水症,是一种缓慢进行性的脊髓变性病;以脊髓内空洞形成与胶质增生为病理特征;肉眼观脊髓较正常膨隆,切面可见有空洞,含黄色浆液,镜检空洞边缘胶质细胞增生,神经组织变性。脊髓内有单个或多个空洞形成;常位于颈髓下段和胸髓上段;多先损害一侧后角,以后病灶逐渐扩大,破坏前角、锥体束、后索等邻近组织;还可向上、下蔓延,波及延髓或腰髓。临床表现为节段性分布的分离性感觉障碍、肌肉萎缩性瘫痪和神经营养障碍等症。
【病因与发病机制】脊髓空洞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概括为以下3种学说。
1、先天发育异常
因本病常并发其它先天性异常如颅底凹陷、小脑扁桃体下疝、脊椎裂、脊柱侧弯畸形等,以及常有家族发病的倾向,故认为本病与遗传因素有关。
2、脑脊液动力异常
脊髓空洞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至今尚无统一的认识,临床工作中常见颅颈交界区的先天性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症(以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最为常见),空洞多见于颈段和上胸段脊髓内。一般认为小脑扁桃体下疝使该部位脑脊液循环不畅,导致脊髓受损形成脊髓空洞。另外,脊髓损伤、肿瘤等均可引起脊髓空洞形成。
3、血液循环异常
由于供应脊髓的血液特循环异常,如脊前动脉受压或脊髓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脊髓内组织的缺血、坏死、液化,最后形成脊髓空洞。
总之,脊髓空洞的形成,在不同情况下不是由单一的原因造成的,而是由多种致病因素所造成的一种综合征。
【临床表现】脊髓空洞症一般缓慢起病,渐进性加重。患者常因疼痛、上肢和躯干麻木感、上肢尤其手部无力、肌肉萎缩或动作不灵活等原因就诊。
脊髓空洞症的临床表现主要可分以下三方面:
1、起病症状因脊髓空洞常在一侧的颈膨大的后角基底部,起病常为一侧的颈肩部和上肢的麻木、疼痛、肌力减弱及头痛;也有手部肌肉萎缩持续多年的;常有因痛觉、温度觉丧失以致手部烫伤或烧伤而不自知疼痛者;此外还有下肢僵硬无力、麻木、行走困难;或面部、躯体排汗异常;少数病例有晕眩、复视或跌倒发作现象。


顶端Posted:2009-09-3007:13|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疾病问答

推荐专家

热图推荐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

健康助手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