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脊髓空洞症

脊髓空洞症5例误诊分析 2005年第2卷第7期 | 39康复网 | 医源世界

2009-12-03 www.39kf.com A +

  【摘要】目的探讨脊髓空洞症的误诊原因,分析其肌电图表现临床资料。结果肌电图全部异常,具有神经源性损害特点,倾向脊髓

  关键词脊髓空洞症肌电图神经源性损害

  脊髓空洞症是颈椎病等相鉴别。本文报告5例被误诊的脊髓空洞症以及其肌电图改变,探讨其误诊原因及肌电图对本病的价值所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5例,男1例,女4例;年龄30~54岁,平均38.2岁;病程3

  1.2临床表现(1)首发症状:4例以双手无力麻木、肌肉萎缩起病,1例以胸闷、肩背痛起病。2例有烫伤史,手烫伤愈合缓慢。(2)体征:节段性分离性感觉障碍3例,深感觉障碍2例,小肌肉萎缩5例,下肢锥体束征3例(反射亢进或病理征),皮肤烫伤瘢痕2例。

  1.3影像学检查5例全部行颈椎片检查:1例颈椎裂,1例颈椎骨质增生、颈1椎体后环形成,3例正常。2例行CT检查正常,5例最后行MRI检查全部证实为脊髓空洞症,表现为髓内纵贯长T1长T2影,脊髓受压变薄。

  1.4误诊情况误诊时间5个月~2年,误诊为运动神经元病1例,颈椎病1例,单神经病2例,风湿病1例。正确诊断前全部未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4例未行肌电图检查,1例肌电图检查不全面,未能作出正确诊断。

  1.5方法采用海神NDI-500型神经电检诊仪,平卧放松,采用同心圆针电极,检查肌肉主要有拇短展肌、小指展肌、第一骨间肌、三角肌、肱二头肌、胸锁乳突肌、胫骨前肌,5例患者共检查肌肉40块,平均每例8块。观察肌肉分3个部分:记录电静息、轻收缩及重收缩的电位变化;同时检查正中神经、尺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正常值参照汤晓芙的诊断标准[1]。

  5例患者EMG全部异常,均为双上肢神经源性损害,2例胸锁乳突肌神经源性损害。失神经电位3例(17块),5例患者共34块肌肉轻收缩异常,5例重收缩异常共24块肌肉,其中单纯相7块,单纯-混合相6块,混合相11块。神经传导速度测定:4例正中神经、尺神经MCV减慢,波幅下降,1例正中神经、尺神经SCV减慢,波幅下降。

  髓空洞症的典型临床表现为节段性分离性感觉障碍,手小肌肉萎缩无力,皮肤及关节营养障碍等,以颈、胸段为主。对于不典型表现者以及查体不仔细、对本病认识不足,常常会误诊为其他疾病。近年来,随着MRI的临床应用,其诊断率

  EMG是临床神经检查的延伸,是评价神经肌肉功能的先进技术。脊髓空洞症的检测EMG具有神经源性损害的特点,可敏感地发现脊髓前角细胞的损害[2]。自发电位以纤颤电位及正相电位为主,但出现较少。轻收缩时限增宽波幅增高,并可出现巨大电位。重收缩主要为单纯相或混合相。双下肢EMG正常,据此与MND相鉴别。NCV除2例合并正中神经和尺神经损害的患者SCV减慢波幅下降外,有4例MCV减慢波幅下降,亦符合神经源性损害的表现。EMG检测时应详细询问病史,认真查体,对每一步检查都要综合分析,才会做出一个正确的肌电图诊断。虽然EMG的结果不如MRI特异,但由于MRI价格昂贵,在无条件做MRI时EMG无疑是一项敏感而有价值的检查,或可作为行MRI前的一项筛选。

  参考文献

  1汤晓芙.310例正常人肌电图所见.中华医学杂志,1984,68:91.

  2范秀玉,张雄伟.肌电图对脊髓空洞症的诊断价值.临床脑电学杂志,1994,3(1):49-50.

  (编辑毅文)

  作者单位:014032包头内蒙古医学院第四附属医院

        518000广东省深圳市第五人民医院东门门诊部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疾病问答

推荐专家

热图推荐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

健康助手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