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呼吸道异物

不同配伍的氯胺酮用于小儿呼吸道异物取出术的麻醉观察 ,论文发表,论文代写

2009-12-04 www.80075.com A +

  [摘要]目的比较不同配伍的氯胺酮用于小儿呼吸道异物取出术的麻醉效果,探讨适宜的麻醉方法。方法采用随机抽样、单盲对照的方法对60例发生呼吸道异物的患儿,就所采用的两种不同氯胺酮配伍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着重考查麻醉时间、手术时间、苏醒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间各项指标均有显著差异(p  关键词:氯胺酮异丙酚r-羟丁酸钠表面麻醉呼吸道异物  中图分类号:R61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07)6-0070-02    2005年12月~2006年12月,我院共收治呼吸道异物患儿60例,对60例小儿呼吸道异物取出术应用不同药物进行麻醉,并将效果加以比较,现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小儿气道异物患者60例,年龄(1~6岁),体重9.1~19kg,男39人,女21人。异物种类有瓜子、花生米、笔帽、黄豆、蚕豆等,麻醉前并发症有肺炎、呼吸困难、气道梗阻、呼吸衰竭等。随机分两组,每组30例。Ⅰ组:为r-羟丁酸钠组,施行氯胺酮、r-羟丁酸钠复合麻醉辅助表面麻醉,保留自主呼吸。Ⅱ组:为异丙酚组,予以氯胺酮、异丙酚复合麻醉结合表面麻醉,亦保留自主呼吸。组间年龄、性别、体重及术前合并症方面无统计学差异。  1.2麻醉方法  术前强调禁食,术前半小时常规肌注阿托品0.01~0.02mg/kg,苯巴比妥钠2mg/kg。入室后给予氯胺酮5mg/kg肌肉注射,待患儿入睡后开放静脉通道,并给予地塞米松0.3mg/kg静注。Ⅰ组静脉缓慢注射12.5%r-羟丁酸钠60~80mg/kg,Ⅱ组用异丙酚1~2mg/kg静脉缓慢注射,面罩吸氧,静脉诱导生效后用喷雾器将1%丁卡因,在喉镜暴露下依次麻醉咽喉部,借助于病人呼吸动作,在吸气时将药物喷入气管及支气管深处,通常喷雾3~4次。待肌肉松弛,咽喉反射消失、自主呼吸平稳后置入支气管镜,氧气管连接在支气管镜侧口进行持续供氧。麻醉维持:根据手术需要,手术时间较长者,Ⅰ组追加氯胺酮1mg/kg静推,Ⅱ组用异丙酚以5~7mg/kg/h微量泵持续泵入维持麻醉。比较两组患儿麻醉时间(麻醉开始至苏醒时间)、手术时间(置镜至退镜时间)、苏醒时间(停止给麻醉药至苏醒时间)以及麻醉并发症发生例数和SPO2  1.3统计学处理  两组患儿的麻醉、手术、苏醒时间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麻醉并发症发生例数和SPO2    两组镜检平均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时间、苏醒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    2结果    两组患儿麻醉时间、手术时间、苏醒时间见表1,并发症及SPO2    3讨论    小儿呼吸道异物麻醉的关键在于维持一个满意的麻醉深度,应保证患儿安静,不挣扎,呼吸通畅,下颌松弛,咽喉反射减弱或消失,诱导和苏醒快,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减少麻醉并发症,在异物取出术中保障氧气供给,维持SPO2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3.1氯胺酮是一种具有深度镇痛且对呼吸循环系统影响轻微的静脉麻醉药。氯胺酮麻醉时,肺顺应性增加,呼吸道阻力降低,能松弛支气管平滑肌,但咽喉保护性反射不消失,单独应用氯胺酮可使咽喉部反射更活跃,易致喉痉挛及气管痉挛,且氯胺酮可使血儿茶酚胺升高,Bp升高,HR加快,口腔分泌物增多,苏醒时可发生躁动、恶梦、恶心、呕吐等并发症。故在麻醉中常配伍静脉麻醉药,以减轻其不良反应。  3.2r-羟丁酸钠可使下颌松弛,降低咽喉、气管的反射,且对呼吸影响很小,但其镇痛效果差,咽反射恢复慢,分泌物明显增多,起效慢,一般静注后20分钟左右才能充分发挥作用,且是目前静脉全麻药中作用时间最长的,持续60~90分钟,个别可达4~5小时,若术中用量过大,易引起术后长时间不醒和舌后坠。  3.3异丙酚抑制咽喉部反射,且使咽喉部肌肉松弛,声带处于外展位,有利于手术操作。异丙酚有一定镇痛作用,对心血管系统有一定抑制作用,引起Bp下降,HR减慢,呼吸减慢。起效快,维持时间短,在体内不蓄积,苏醒快而完全,无兴奋现象。与氯胺酮配伍应用能取长补短,术中持续泵入便于调控麻醉深度,醒后无躁动、呕吐。  3.4由于呼吸道有丰富的自主神经支配,对刺激反应敏感,仅靠静脉麻醉抑制其反应,往往同时抑制呼吸,难以保证通气,因此呼吸道局部的表面麻醉是否充分是本手术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在上述麻醉的基础上,实行完善的表面麻醉,不仅可减少麻醉药用量而且降低了咽喉部敏感性,从而预防喉痉挛及呼吸抑制的发生。地塞米松可消除气道粘膜水肿,预防喉、支气管痉挛。病儿入手术室后应尽早静注,若发生气道痉挛及时用氨茶碱或喘定治疗。  异丙酚、r-羟丁酸钠分别配伍氯胺酮均稳定血流动力学状态,但异丙酚配伍氯胺酮起效快,为手术赢得时间,苏醒快,术后麻醉恢复迅速,为手术提供了安全保证。而r-羟丁酸钠起效慢,持续时间长,术后舌后坠易引起呼吸道不通畅,给麻醉后处理带来麻烦。由于小儿呼吸道异物存在不同程度低氧血症,故术中持续监测SPO2、ECG,备好各种急救设备(麻醉机、吸引器等)及药物,以防意外发生,为减少分泌物术前常规给予阿托品。术中麻醉医师与术者需密切配合,发现屏气、紫绀、呼吸抑制,应立即将支气管镜退至主支气管内,采用麻醉机控制或辅助呼吸,保证机体氧供。术者置入气管镜时动作应轻柔,以免引起喉头水肿发生呼吸道梗阻,术中尽早应用地塞米松,手术结束后吸净分泌物,面罩吸氧,留手术室观察,待生命体征平稳,自主呼吸满意,吸入空气SPO2能维持在正常范围(≥95%)方可离开手术室,送返病房。通过比较笔者认为:氯胺酮配伍异丙酚表面麻醉是小儿呼吸道异物取出术最好的麻醉选择。    参考文献  宋成君,韩鹰鹏,任宇.高频通气管下异物取出术[J].中华耳鼻喉科学杂志,2000,37,388.  刘新民,张克义,等主编.实用临床治疗药典[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06.  封飚,贺兴义,陈洪.异丙酚应用于小儿支气管异物取出术的临床体会[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2;8,33(4);360.  刘俊杰,赵俊主编.现代麻醉学[M].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295~296.  尹玉卿,魏丕红,李大军.小儿支气管镜检查术的一种通气方式[J].中华麻醉学杂志2003,23,638.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不同配伍的氯胺酮用于小儿呼吸道异物取出术的麻醉观察李秀英 张 悟 刘冬霞 陈秀俊

Tags:本文来源:本站作者:编辑01转载本文请注明出处:中国论文网上一篇:上一篇:贵州南北地区地方性氟中毒病情比较与影响因素初步分析下一篇:下一篇: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疾病问答

推荐专家

热图推荐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

健康助手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