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黑色素斑-胃肠多发性息肉综合征

溃疡性结肠炎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

2009-12-04 yixue.china-b.com A +

黑色素斑-胃肠多发性息肉综合征(Peutz-Jeghers综合征)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50%呈家族性发病,男、女均可发病,临床上少见。我院消化科从1995年~1998年共收治Peutz-Jeghers综合征6例,现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男4例,女2例,年龄13~30岁,平均年龄21.5岁,首次诊断时年龄2~10岁,平均6岁。2例有手术史,其中1例两次发作肠梗阻,行部分小肠切除,另1例因肠套叠行部分小肠切除。2例病人其父亲有Peutz-Jeghers综合征,其余4例无家族史。
1.2临床表现:首次就诊原因:腹泻血便3例,腹痛1例,急腹症手术1例,直肠脱垂1例。黑色素斑分布:唇周、颊粘膜、指趾间、掌心、脚心6例,肛门、外阴2例。
1.3检查、诊断和治疗:检体唇颊粘膜黑斑。6例患者均作胃十二指肠镜、结肠镜和气钡对比造影。结果胃十二指肠有息肉5例,息肉多呈半球形隆起。结肠息肉6例,少者10余枚,多者不计其数。息肉以蕈状、乳头状、分叶状多见,多有蒂。小肠息肉6例,气钡对比造影小肠呈蜂窝样充盈缺损。对胃十二指肠、结肠息肉在内镜下分次、分批行高频电摘除或圈套结扎。小肠息肉如无严重并发症,不予摘除。
1.4病理结果:腺瘤样息肉4例,伴不典型增生2例,错构瘤2例。2讨论
Peutz于1921年报告一家三代7人唇颊粘膜黑色素斑与小肠息肉并存。1949年Jeghers较详细地报告了10例,并发现为孟德尔遗传,后称Peutz-Jeghers综合征[1]。本病常在10~22岁前起病。本文6例患者起病年龄均小于10岁,最早发病年龄为2岁。唇颊黑斑不高出皮肤表面为该病的一大特点。Marvin指出胃肠道多个家族性息肉疾病中,只有Peutz-Jeghers综合征有不高出皮肤的黑斑[2]。
息肉可发生于全消化道,主要发生于小肠,尤其是空肠部分,易引起出血、肠套叠、肠梗阻,也可有腹痛、腹泻和蛋白丢失性肠病。关于息肉性质及能否癌变,一般文献多提及病理性质为错构瘤,癌变风险为2%~3%[1]。癌变者年龄小于35岁,比大肠癌发病年龄早10年以上。有人认为存在错构瘤和腺瘤并存或错构瘤内含腺瘤成分,癌变很可能来自腺瘤而不是错构瘤[3]。有人认为腺瘤性癌变者占20%~25%[4]。另外本病可伴发消化道外其它部分的癌,如宫颈高分化腺癌、卵巢环管状性索瘤、卵巢粘液性肿瘤、乳腺癌等,发病率可高达10%~30%[5]。
Peutz-Jeghers综合症临床表现特殊,一般不易误诊。对于Peutz-Jeghers综合征胃十二指肠、结肠息肉应在胃镜或结肠镜下行圈套结扎或高频电摘除,并每年复查一次,对新生息肉或复发息肉应及时摘除。对已有癌变或可疑癌变者,应作肠管切除。小肠息肉易并发出血、肠套叠、肠梗阻。如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不必急于手术。对不能控制的出血或梗阻,肠套叠手法复位无效或已发生坏死时,行外科手术治疗。手术时应尽可能将息肉摘除。另外,需密切注意Peutz-Jeghers综合征消化道外肿瘤的发生,定期检查,长期随访。参考文献
1潘国宗,曹世植主编.胃肠病学.北京:科技出版社,1994,1∶271.
2MarvinRLS.Gastrointestinaldisease.Philadelphia:Saunders,1989,1∶497.
3郑芝田主编.胃肠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711.
4祁贺龄主编.内科疾病鉴别诊断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303.
5刘彤华主编.诊断病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88.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疾病问答

推荐专家

热图推荐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

健康助手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