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黑热病

新中国黑热病流行病学与防治成就 >>医学文献>>医学资源>>我是医生网54135.cn

2009-12-04 www.54135.cn A +

新中国黑热病流行病学与防治成就2009-05-0308:44:23有1人关注

  黑热病亦称内脏利什曼。俏:ξ夜嗣褡钛现氐奈大寄生虫病之一,流行于长江以北的广大农村,涉及16个省、市、自治区。解放前由于缺乏防治措施,黑热病不断蔓延发展,造成大批人群的死亡。

  2.防治实施与效果:从1951年开始,各流行区都先后发动组织农村基层医务人员,主要是区、乡联合诊所的医生,经短期训练,就地成立防治小组

  

  我国黑热病经积极防治,在绝大部分流行区已告绝迹,但在西北的荒漠山区,由于自然疫源的存在,流行因素比较复杂,防治难度较大,至今仍有黑热病的散在发生

  1990年以来,在新疆有14个县(市)仍继续出现新发病人,而且逐年增多,主要分布在喀什

  

  我国黑热病的流行范围虽已大为缩小,流行县(市)由50年代的665个减少到目前的43个,但防治任务仍很艰巨,有些关键性问题尚待解决

  作者简介:王兆俊,1911年9

  参考文献:

  [1]WangCT,WuCC.Studiessrc="http://www.yxsjy.net/upimg/keyimg/NjN5eHNqeTIzNDIz-20090323112034.png"/>工作的进展.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1983,1∶65-73.

  [3]GuanLR,XuYX,LiBS,etal.TheroleofPh.alexandriinthetransmissionofkala-azar.BullWHO,1986,64∶107-112.

  [4]熊光华,金长发,洪玉梅.陇南文县和川北南坪白蛉与黑热病关系的初步考察.地方病通报,1987,2∶22-23.

  [5]魏路生,任文蔚,刘丕宗.甘肃陇南黑热病流行现状.地方病通报,1993,8∶69-76.

  [6]吴远祥,李国茹,高斌.

  [7]管立人,杨元清,瞿靖琦.新疆克拉玛依地区皮肤利什曼病的研究.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1997,15∶181-185.

  [8]柴君杰,左新平,张松,等.新疆的荒漠型黑热病(英文).地方病通报,1997,12∶27-32.

3/4首页上一页1234尾页

相关热点新闻

上一篇:地方性氟中毒监测指标的选择
下一篇: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疾病问答

推荐专家

热图推荐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

健康助手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