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取出异物术中找到异物后,不可盲目夹取或用器械做不适当的捅拨,防止异物移位。可用血管钳轻探,确认是异物时方可轻巧夹出,若异物周围已有纤维组织包裹时,先将包膜拨开后再夹取,对于长形柱体异物或已变形的不规则异物,将周围组织拨开,夹住其主体,沿一定的方向轻轻取出,尤其应当注意的是不能在取出异物时拉破大血管,造成大出血等致命危险。如异物靠近大血管或重要神经,可先伸入一手指,慢慢将异物拨离血管或神经,然后贴着指面将钳伸人,靠手指和钳尖的感觉将异物取出。有时也可用刮匙将异物刮出。
6.异物摘除后伤口的清理主要异物取出后,还应仔细检查和取出伤口内的其他细小异物,以及非金属类的异物,如破布、棉花、草棍、碎石、碎骨、碎牙片等。异物的伤口内常有炎性肉芽组织,应细致地刮除。术后放置引流条充分引流。第三十七章口腔颌面部感染第一节概述
口腔颌面部感染的特点
口腔颌面部由于其特有的解剖生理特点,当感染发生时,与机体的其他部位相比具有如下一些特点:
1.口腔是消化道和呼吸道的起始部,与外界直接相通,病原微生物容易侵入。这些部位的常驻菌群的种类亦比机体其他部位的种类复杂。
2.口腔颌面部存在许多窦腔(鼻旁窦)及腔隙(如扁桃体隐窝、牙周袋等),这些部位的温度、湿度都非常适合于细菌的生长繁殖。
3.口腔中牙齿的存在为感染的发生提供了特殊的条件。各种细菌可以通过牙周袋侵入到牙槽窝内,也可以通过毁损的牙体硬组织进入牙髓,进而侵入牙槽骨。在许多情况下,病灶牙可以是机体其他部位感染的重要来源。
4.在颌骨周围,存在许多潜在的组织间隙,这些间隙中的脂肪及疏松结缔组织抗感染能力低下,有利于感染的扩散并形成颌周的蜂窝织炎或间隙感染。
5.面部的静脉缺少静脉瓣,交通极为丰富,并与颅内血管有交通,故面部的感染有可能扩散至颅内,造成严重的颅内并发症。
6.口腔颌面部血运较为丰富,动脉系统侧支循环密集,因而从整体上来说有利于机体对感染的抵抗。头颈部还分布有大量的淋巴结,有利于机体的防御功能。但感染也可顺淋巴途径播散,发生区域性的淋巴结炎。
口腔颌面部感染的途径
1.牙源性是口腔颌面部感染的主要来源。其感染途径是:致病菌一病变的牙体、牙周组织一牙槽骨一颌周组织。目前我国的口腔卫生保健水平还较低,人群中大量存在的牙体、牙周疾病成为口腔颌面部感染多发的潜在因素。
2.腺源性是指由淋巴结
……我来评论这本书更多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