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红斑

中国公众科技网

2009-12-05 chro.cpst.net.cn A +

专家揭秘木星上的三个大“红斑”

马伟宏2008年05月31日13:52
  木星不但是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而且其大气运动过程也极其的神秘,尤其是著名的“大红斑”更是让无数科学家感到困惑不已。2006年春,科学家们发现在木星上又形成了一个新的红斑,只是体积要比第一个红斑要稍小一些。就在学者们对新红斑形成的机制感到困惑之际,今年5月中旬,美国天文学家又宣布了一个令人感到惊奇的消息:他们在木星大气中观测到了第三个红斑。

  其实早在1665年,时任巴黎天文台首任台长的卡西尼便注意到,在木星的南半球存在着一个巨大的椭圆形红斑并把它绘制成图,这引起了国际天文学界的注意,1878年,一位天文学家在观测木星时再次发现了这个大红斑,此后,人们开始了对它接连地观测。然而,在1713年之后的一百多年中,它突然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了,直到1830年才再次出现。由于尺寸巨大且呈现出红色,这一奇特构造便被学者们命名为“大红斑”。

  根据现代科学理论,“大红斑”是木星大气中一片压力非常高的反气旋构造,其现在东西长度为24000-40000公里,南北长12000-14000公里。该构造的尺寸以前还要大得多,然而自20世纪以来,其体积已缩小了一半。“大红斑”自身也处于快速的旋转之中,平均每6个地球日便可旋转一周。至于“大红斑”色彩的具体成因目前还是个未解之谜,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与其化学成份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行星学家们认为,其色彩可能是太阳紫外线与木星大气中的有机分子或是硫化物相互作用的产物。天文学家卡西尼指出,大红斑是木星大气的形态,就像地球空中的云彩。卡西尼利用这个大红斑准确地测量出木星自转的周期、人们还在观测中发现,大红斑的颜色有时很浓,有时较淡,淡得人们只能隐约看到它的轮廓。大红斑在纬度方向上还有漂移运动,因此大红斑不是固态的物质。“先驱者”和“旅行者”探测器的探测结果表明,大红斑是一个庞大的气旋风暴,类似于地球上的台风,也类似火星上的尘暴,但它的规模要大得多,持续时间也长得多。

  长期以来,“大红斑”一直孤立地在木星大气中飘荡。然而在2006年春季,天文学家们在木星南半球接近赤道的位置又观测到了第二个红斑,不过其尺寸只有“大红斑”的一半,所以也被称为“小红斑”。事实上,该斑点早在2000年便已被发现,但其当时的颜色为白色。现在,“小红斑”正在不断地向“大红斑”靠近。根据计算,在接下来的几年时间里,两者将运动到同一经度并进一步接近,直至完全融为一体。

  然而就在不久前,天文学家们又发现了第三个红斑。据悉,该红斑于5月9-10日首先被“哈勃”空间望远镜上的广角照相机所拍到。11日,部署在夏威夷群岛上的“克科”红外望远镜又证实了这一发现。据介绍,新发现的第三个红斑最初同样也呈白色,随着时间的推移,其颜色也慢慢地发生了改变。科学家们认为,该红斑最初可能是形成于木星上层的超强风暴,而后才逐渐上升到与其他两个红斑大致相当的高度。在此之后,它吸收了位于木星大气上方的化合物并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变成了红色。专家们认为“小红斑”的成因与其基本上相同。

  第三个红斑的尺寸远远小于其他两个。与“小红斑”一样,它也在逐渐地向“大红斑”靠近。如果这一趋势持续下去,到今年8月份,新发现的红斑要么将被“大红斑”所吞并,要么将被后者挤向相反的方向。究竟会发生何种后果,我们还需拭目以待。不过,新红斑的发现并未完全出乎行星学家们的意料。加利福尼亚大学的费尔•马库斯教授在四年前就曾指出,木星赤道地区的温度正在逐渐上升,而南极的温度则在下降。两个地区间逐渐拉大的温差会破坏木星南半球大气的稳定性,从而孕育出与“大红斑”类似的现象。

原创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疾病问答

推荐专家

热图推荐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

健康助手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