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高血压性脑出血

高血压性脑出血急救要“8早”

2009-12-05 www.yyjjb.com.cn A +

高血压性脑出血急救要“8早”文罗学宏(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急诊科教授)  

  高血压性脑出血是急性脑血管病中最危险的疾病,以50岁左右病人最为常见。有研究发现,脑出血后20~30分钟即形成血肿,6~7小时后,血肿周围开始出现血清渗出及脑水肿。随着时间的延长,将继发心、肺、肾、电解质失衡等并发症,进一步加重脑损害,危及生命。因此,高血压性脑出血的院前急救要做到“八早”,才能有效控制继续出血,维持生命体征,预防并发症,减少残障,提高存活率和生存质量。

  ⒈判断病情快而准

  极早认识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先兆表现,可初步做出诊断:①意识障碍:轻者神志恍惚,昏睡、叫醒后又很快人睡;重者突然昏迷。②肢体无力或麻木:面部、上肢、下肢感觉障碍,有蚁行感,无痛觉感;单侧上肢或下肢运动不灵活,不能提举重物,行走易摔跤。③语言障碍:突然说话不利索,或说不出话来。④瞳孔可为一侧大、一侧小;或双侧瞳孔如针尖大小;又或两侧瞳孔扩大。⑤理解能力下降,或记力减退。⑥视觉障碍:单眼视物不清,眼球转动不灵活。⑦平衡功能失调:患者站立不稳。

  如患者突然昏迷,病情加重,血压明显升高达180/l00mmHg以上;呕吐不止,酣声大作,全身高热或大汗;呼吸微弱、断续,出现叹息样呼吸(6次/min左右)等症状,应考虑为急危重症脑出血。

  ⒉保持镇静

  让患者平卧位,避免震动,以免加重病情。同时,为了使患者呼吸道通畅,可将其一侧肩部垫高,头偏向一侧,以防呕吐物吸入气管造成窒息。迅速松解患者衣领和腰带,保持安静,以防加重出血。

  ⒊就地抢救

  对呼吸、心跳骤停者,立即就地行心肺复苏等抢救措施。

  ⒋保证呼吸道畅通

  应足量给氧,避免因缺氧而加重脑水肿。观察血压、瞳孔的变化,防止血压过高,加重出血而出现脑疝。

  ⒌控制血压

  常用作用快、副作用小的降压药,如消心痛或心痛定1O~20mg置于患者舌下降压;硝普钠静脉滴注,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密切观察血压变化。目前,急性脑出血的治疗原则仍应遵循不超过20%的降压幅度,缓慢将平均动脉压(MAP)控制在130mmHg内,尼卡地平(硝砒胺甲酯)或拉贝洛尔(柳胺苄心定)静脉制剂可避免血压急速跌落。

  ⒍治疗脑水肿

  高血压性脑出血后有90%患者产生脑水肿,可用20%甘露醇250ml静脉快速点滴为首次脱水用药,如病情较重或转运时间较长,间隔再使用速尿20~40mg静脉推注,以减轻脑水肿。

  ⒎早期应用止血药和激素

  高血压性脑出血大多数是因为动脉硬化血管破裂所致,此时应用止血剂可以对小出血、点状出血起止血作用,亦可以防治消化道出血的并发症。

  激素具有改善脑血管通透性,增强脑水肿渗出液的吸收,恢复脑血管的调节机制,解除脑血管痉挛,起到保护脑细胞的作用。特别是地塞米松有较强的抗水肿和解除血管痉挛的效果,与甘露醇联合使用,可加强脱水作用,能较好地防止脑水肿“反跳”现象。

  ⒏早期或超早期手术

  手术能及时清除脑内血肿,减少或解除血肿对周围脑组织的压迫,使被挤压移位的部分脑组织及时复位,改善了局部血液循环,使继发性脑水肿、脑缺氧减轻,颅内压降低,明显降低死亡率,提高了生存质量。

  目前,中、重度脑溢血手术治疗优于保守治疗已成定论,其适应症如下:①患者清醒,出血量中等至大量的患者(通常皮质下、壳核出血>30ml,丘脑出血>10ml);②小脑血肿>10ml,血肿直径>3cm,伴有脑干压迫和伴有脑积水的患者;③中等至大量脑叶出血,出血后保留一定程度的意识和神经功能,应积极手术治疗,挽救生命;④年轻患者。

  随着CT引导定位及立体定向技术的发展,采用血肿单纯穿刺吸引,血肿破碎吸引以及注药溶解血肿等方法清除血肿简单易行,创伤小,无需全身麻醉即可实施,因此,上面提出的适应症可以放宽。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疾病问答

推荐专家

热图推荐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

健康助手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