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肝性脊髓病

肝性脊髓病1例报告 2006年第4卷第13期 | 39康复网 | 医源世界

2009-12-05 www.39kf.com A +

  肝性脊髓病临床少见,我院最近收治1例,取得较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1病历摘要

  患者,男,64岁,因“嗜酒30年,腹胀、纳差8年双下肢肿半肝硬化。2002年出现齿龈出血。入院前1个月出现呕血及黑便,在当地医院治疗好转。半个月前出现双下肢浮肿、尿少。查体:T36℃,P72次/min,R18次/min,BP110/85mmHg。神志清楚,步入病房,面色灰暗,角膜K-F环阴性,齿龈可见血迹,心、肺正常。腹部膨隆,腹壁静脉曲张,肝、脾肋下未触及,移动性浊音阳性。实验室检查:血总胆红素0.4mg/L,TTT10u/L,ZnTT14u/L,GPT正常。Hb7.9g/L,白细胞、血小板正常。HBsAg(-)。B型超声检查:肝被膜不光滑,肝内回声不均匀,管状结构欠清晰。初步诊断:酒精性肝硬化失代偿期。给予保肝、利尿治疗。1月8日患者进食6个鸡蛋,次日因受凉发热,体温38℃,咳嗽,双肺呼吸音粗,呼之不应。双下肢折刀样肌张力增高,呈强直状。经用精氨酸及抗感染治疗,1月10日患者神志恢复正常,但双下肢仍呈痉挛性瘫痪,感觉正常,肌力0级。双侧腱反射亢进,锥体束征阳性。当日化验血钾、钠、氯离子正常,血氨107μg/dl。胸腰椎正侧位X光片显示正常,脑脊液化验正常。诊断:肝性脊髓病。经静脉滴注六合氨基酸(肝醒灵)、三磷酸腺苷、辅酶A,口服地巴唑及保肝治疗后,患者精神、食欲正常。双下肢肌力恢复至Ⅳ级。血氨仍为101μg/dl,腹水消退出院。2005年7月随访患者双下肢活动自如。

  肝性脊髓病是慢性肝病晚期的

  本病的基本病理改变是肝硬化,中枢神经系统的病理改变以脊髓侧索最为明显,表现为脊髓锥体束的脱髓鞘性改变,并有神经轴索变性、消失及神经纤维明显减少。

  肝性脊髓病是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发展到一定程度,以颈髓及其以下脊髓双侧对称的锥体束变性为主要症状的综合征[2],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但与较重的肝硬化,丰富的门体间血液分流及血氨增高有关。本例血氨增高,但脊髓症状好转时血氨仍不下降,因此用氨代谢异常而引起本病神经系统病变不好解释。推测可能与肠道毒物直接进入体循环有关。

  [参考文献]

  1刘士良.10例肝性脊髓病临床分析.实用内科杂志,1996,6(9):476.

  2孙丽.肝性脊髓病6例临床分析.中华肝脏病杂志,2004,12(2):107.

  (编辑:陆淼)

  作者单位:110045辽宁沈阳,解放军95979部队医院

  辽宁铁岭,解放军65181部队卫生队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疾病问答

推荐专家

热图推荐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

健康助手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