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非淋菌性尿道炎

非淋菌性尿道炎病原学的实践探讨

2009-12-06 www.studa.net A +

摘要:非淋菌性尿道炎已经逐渐成为一种流行的传染病。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每年约有9200万新的感染病例发生,已成为人们关注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本文在阐述病源学不同微生物的基础上,总结了非淋菌性尿道炎的流行特征,分析了非淋菌性尿道炎的发病机理与免疫及其临床表现,最后提出了其对应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关键词:非淋菌性尿道炎;病原学;预防

引言非淋菌性尿道炎是一种由性接触传染的尿道(宫颈)炎,是80年代以来广为流行的最常见的性传播疾病之一,其发病率已超过了淋病。目前众多学者认为非淋菌性尿道炎较为常见的病原体是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人型支原体,少数为阴道毛滴虫、白念珠菌、单纯疱疹病毒、腺病毒和类杆菌等微生物所致。

1.不同微生物的病源学

沙眼衣原体隶属于衣原体目,衣原体科,衣原体属,而衣原体属包括4个种,即沙眼衣原体、肺炎衣原体、鹦鹉热衣原体和新反刍衣原体。沙眼衣原体的生物学特征介于病毒和立克次体之间,是一类革兰染色阴性,在细胞内寄生有着独特发育周期的原核细胞微生物。

沙眼衣原体有4个生物变型,即鼠和猪变型、性病性淋巴肉芽肿变型和沙眼变型。沙眼衣原体的繁殖发育周期有两型,即感染型和复制型。原体为圆形的细小颗粒,有细胞壁和细胞膜,中央为核样体,原体可存活于细胞外,具有高度的传染性,吉姆萨染色为红色。当原体黏附并侵入宿主的柱状上皮细胞后,增大分化成始体,始体呈圆形,体积大而疏松,无传染性,始体在细胞内生长,进行新陈代谢,以二分裂方式发育成原体,大量原体堆积成包涵体,经由包涵体释放到细胞外,再去感染新的细胞,整个生长周期需要48-72小时。

支原体是一类介于病毒和细菌之间的能在人工培养基上生长和增殖的最小原核微生物,由于缺乏细胞壁,具有可塑性,其形态为多形性,基本形态为球形和丝形,可以通过滤菌器,用普通染色法不易着色,革兰染色阴性,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特殊的油煎蛋样菌落。

支原体主要寄生于细胞外,它可经细胞表面嵌入,与宿主细胞争夺营养物质,影响蛋白质和DNA合成,使宿主细胞染色体异常,以致于细胞死亡。支原体在正常情况下寄居于人体腔道的黏膜上,当机体免疫力低下或黏膜受损时寄生的支原体则发展成致病菌。支原体对理化因素的抵抗力弱,通常在45℃下15分钟即可被杀死,低温(-20℃)或冷冻干燥后能保存一年左右或更久。支原体不耐干燥,但对肥皂、酒精、四环素、红霉素、卡那霉素等敏感,对影响细胞壁合成的抗生素如青霉素不敏感。

1.3其他微生物

目前认为,有10%-20%非淋菌性尿道炎患者是由阴道毛滴虫、白念珠菌、单纯疱疹病毒、腺病毒、类杆菌等微生物所致。

2.非淋菌性尿道炎的流行特征

我国非淋菌性尿道炎的发病人数正在逐年增高,衣原体、支原体可存在于健康者,而在性乱者、同性恋、*女、淋病患者中衣原体、支原体检出率较高,可见到淋球菌与衣原体;淋球菌与支原体;解脲支原体和衣原体的混合感染。年龄是与衣原体、支原体感染有直接关系的社会人口学因素。非淋菌性尿道炎好发于青年,且非淋菌性尿道炎的发生与性伴数也有关系,性伴侣越多,感染的机会也越多。与STD患者有过性接触是衣原体、支原体感染的危险因素。在女性患者中还未见到同性恋与异性恋患者在发病率上的差异,而在男性患者中,异性恋的发病率高于同性恋者。

避孕方式的不同也可以改变衣原体感染的传播以及并发症的发生。在使用屏障避孕法如安全套,若方法正确且坚持长期使用,能使衣原体感染率降低一半,而口服避孕药则与生殖道衣原体感染呈正相关,这是因为宫颈上皮细胞的易感性和脆性增加,导致衣原体感染发病。非淋菌性尿道炎主要是通过与感染者的性接触传染。

3.非淋菌性尿道炎的发病机理与免疫

转贴于中国论文下载中心http://www.studa.net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疾病问答

推荐专家

热图推荐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

健康助手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