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房间隔缺损

房间隔缺损

2009-12-06 ask.39.net A +

网友回答

房间隔缺损是先天性心脏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病变.根据Abbott1000例单纯性先天性心脏病的尸体解剖,房间隔缺损居首位,占37.4%.但因临床表现多不明显,常被忽视,因而临床发病数较上述数字为低.1982年,黄铭新等统计上海地区4043例先天性心脏病,其中房间隔缺损1054例,占26.1%,为先天性心脏病的首位.上海第2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7745例心脏直视手术中,共有房间隔缺损693例,占8.9%.  房间隔缺损多发于女性,与男性发病率之比约为2:1.但在笔者等的手术病例中,男性较多,与女性之比约为1.7:1.  胚胎学和发病机制  在胚胎的第4周末,原始心腔开始分隔为4个房室腔.发育的过程是:原始心腔腹背两侧的中部向内突出生长增厚,形成心内膜垫.腹背两心内膜垫逐渐靠近,在中线互相融合,其两侧组织则形成房室瓣膜组成的一部分,在右侧为3尖瓣的隔瓣;左侧为2尖瓣的大瓣.此外,侧垫亦发育成瓣膜,共同组成3尖瓣和2尖瓣,将心房和心室隔开.与此同时,心房和心室也有间隔自中线的两端向心内膜垫生长,将心腔分隔成为两个心房和两个心室.  心房间隔自后上壁中线开始,对向心内膜垫生长,下缘呈新月形,终于和心内膜垫融合,称为原发房间隔,将心房分隔为左、右两个腔隙(图33一01).  如在发育的过程中,原发房间隔停止生长,不与心内膜垫融合而遗留间隙,即成为原发孔(或第一孔)缺损.在原发缺损病例中,往往有房室瓣膜甚至心内膜垫发育不全现象,如2尖瓣大瓣和3尖瓣隔瓣的分裂,以及腹背心内膜垫呈分裂状态而禾融合,称为房室通道.有时还兼有室间隔缺损(见本章第2节).  当原发房间隔向下生长而尚未和心内膜垫融合以前,其上部逐步被吸收,构成两侧心房的新通道,称为房间隔继发孔.在继发孔形成的同时,于原发房间隔的右侧,另有继发房间隔出现,其下缘的新月形开口并不对向心内膜垫,而是偏向后下方,对向下腔静脉入口生长.  为了维持胎儿左心的血循环,继发房间隔的下缘和原发房间隔的上缘虽然互相接触,但并不融合.原发房间隔如同瓣膜(卵圆孔瓣膜).,只允许血液自右向左转流,而能防止自左向右的逆流(图33-02).继发房间隔遗留的缺损呈卵圆形,称为卵圆孔.  婴儿出生后,开始呼吸,肺循环的血容量大为增加,但左、有心室肌肉的厚度和发育依然是相等的.随着婴儿的成长,主动脉瓣超过肺动脉时,左一心室肌肉开始增生、肥厚,压力逐渐增大,影响左心房血液的排出.因而使左心房压力太于右心房,卵圆孔瓣膜紧贴继发房间隔,关闭卵圆孔.一般在第8月或更长的时间,完全断绝左、右两心房间的血运.但有20%~25%的正常人,卵圆孔瓣膜和房间隔并不全部融合,遗留着探针大小的小孔,称为卵圆孔未闭.这种小孔的存在,并不引起血液分流,在临床上并无重要意义.但在施行心脏导管术检查时,偶尔心导管可能通过卵圆孔进入左心房,这应该值得注意,以免与房间隔缺损混淆.  如原发房间隔被吸收过多,或继发房间隔发育障碍,则上下两边缘不能接触,遗留缺口,形成继发孔(或第2孔)缺损,这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有时原发孔和继发孔缺损可同时存在.  分类  分类方法较多,各学者意皿尚不一致.笔者等根据胚胎学和病理解剖,分为两大类,即原发孔缺损和继发孔缺损,后者远较前者多见.根据上海市胸科医院、中国医学院阜外医院、上海第2医科大学和人民解放军第4军医大学附属医院等单位的资料:(包括内部资料),从1957一1989年底共施行了房间隔缺损手术2970例,其中继发孔缺损占到95.7%(表33-0I).由于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不同,将分节予以叙述.  第一节继发孔缺损  病理解剖  继发孔缺损的数目、大小、形状和位置各有不同.绝大多数的缺损为单发性.有时可以有两个或许多小孔同时存在.大的缺损几占全部房间隔,小的只能容纳探针.一般来说;即使能够活到成年期的病例,缺损亦不小,直径约在2~4cm.缺损的形状和位置常与类型有关.  继发孔缺损可分为4个类型  (一)卵圆孔型或称中央卵圆孔缺损为临床上最常见的类型,发病率占总数的75%以上.绝大多数病例.缺损为单发性的,呈椭圆形,长约2~4cm,位于冠状窦的后上方,.周围有良好的边缘,尤以上部更为明显(图33―03).缺损距离传导系统较远,容易缝合,效果良好分.但个别病例的缺损,可呈筛孔形.  (2)下腔型或称低位缺损远较卵圆孔型少见,约占总数的12%以上.缺损为单发性,位置较低,呈椭圆形,下缘缺如,和下腔静脉的入口没有明显分界(图33―04).有时伴有下腔静脉瓣,手术时应特别注意.  (3)上腔型或称高位缺损  又名静脉窦(sinusvenosus)缺损,国外有不少病例报告,但国内少见,约占总数的3.5%以上.缺损位于卵圆孔上方,紧靠上腔静脉的人口.缺损一般不大,约为1.5~1.75cm,其下缘为明显的新月形房间隔,上界缺如,常和上腔静脉连通,使上腔静脉血流至左、右心房(图33―05).这类病例几乎都伴有右上或右中叶肺静脉异常,血液回流入上腔静脉内.  (4)混合型或称兼有上述两种以上的缺损  临床上较少见.  患继发孔缺损的病例,有时可伴有其他畸形,如肺动脉瓣狭窄、右肺静脉异位回流、2尖瓣狭窄(Lutembacher综合征)、双上腔静脉、右位主动脉弓等,约占15%.  病理生理  正常时,左心房压力(8~10mmHg)无论收缩期或舒张期都比右心房高(3~5mmHg)o因此,当间隔缺损存在时,血液系自左向右分流,临床上并无发绀症状.分流量的多少与缺损大小和左、右心房间的压力阶差成正比例,与肺血管阻力的高低成反比例.一般每分钟可达7~20L不等(正常右心流量约为5L),超过周身循环量2~3倍,甚至4倍.一般对周身循环量影响不大,血压改变很少.  由于心内分流的结果,经过右心房、右心室和肺部的血流量远较左心为多,右心房、右心室和肺动脉主于因而扩大,属于典型的舒张期负荷过重类型;左心房、左心室和主动脉相应缩小.  随着年龄的增长,肺小动脉发生痉挛,以后逐渐产生内膜增生和中层增厚,引起管腔狭小和阻力增高,形成肺动脉高压,减少分流量.1961年,Besterman报告肺动脉高压有两种隋况:①动力性高压,是指肺部血循环量增加的结果,肺小动脉阻力不大,在5wood/m2以内;②阻塞性高压,是指肺小动脉有病变,阻力增大的结果,其阻力超过5wood/m2西前者较为多见,后者只占15%~18%.肺动脉高压发生后,不仅常能引起肺部并发症,如呼吸道感染和血栓形成,而且能使右心血液的输出受到障碍,产生右心室和右心房肥大,终于引起右心衰竭.但因右心具有负担高血量的生理功能,所以发生衰竭的年龄一般较迟,多在20~30岁以上.当右心压力增高到一定限度时,右心房内的部分血液可逆流入左心房,形成自右向左的分流,临床上产生发绀症状.这说明病程的演变进入晚期阶段.  临床表现  (1)症状  房间隔缺损的症状多不一致,与缺损大小和分流量多少有密切关系.缺损大者,症状出现较早;缺损小者,可长期没有症状,一直潜伏到老年.多数病例在小儿时期并无任何症状,常在体格检查时始被发现;一般到了青年期后,大多在21~40岁之间开始出现症状.  主要症状为劳动后气急、心悸或呼吸道感染和心力衰竭等.  婴儿病例由于出生后肺循环阻力仍较高,故缺损巨大者,可有少量血自右向左分流,而出现轻度发生后数月,肺循环阻力逐渐降低,右心房压力亦低于左心房,发绀即行消失分越是因为血液系自左向右分流的缘故.但到了病程的晚期,血液转为逆流(自右向左)时,则出现一定程度的发绀,并继续加重,直至死亡.  小儿病例因为肺部充血,容易反复发作严重的肺部感染,表现为多咳、气急,甚至肺炎症状.由于左心血流量的减少,患者多有体力缺乏,容易怠倦和呼吸困难.劳动后更易感到气急和心悸.此外,右心舒张期负荷过重长期存在,可继发肺动脉高压和右心衰竭.但其演变比较缓慢,可迁延达数年之久.  (2)体征  体态发育大多正常.右心室扩大,随着年龄的增长,可使邻近的胸骨和左侧肋骨轮廓显示膨隆饱满.扪诊可发现抬举性搏动力增强.叩诊时,心界可扩大,特别在左胸第2、3肋间因肺动脉扩张而更加明显.  心脏听诊方面,主要发现为肺动脉瓣区收缩期杂音和第2音亢进及分裂;对诊断有重要意义.收缩期杂音通常出现较迟,多在3~4岁始能听到.杂音的响度多为Ⅱ~Ⅳ级,呈喷射性,以左侧第2、3肋间靠近胸骨边缘处为最响亮,有时可伴有震颤.这种收缩期杂音并非血流通过缺损所产生,而是由于大量的血液经过正常肺动脉瓣而进入扩大的肺动脉所引起.肺动脉第2音的亢进和分裂,也是由于右心室大量血液进入肺动脉内,使肺动脉瓣关闭有力、稍迟所形成.部分缺损较大的病例,在心前区可听到3尖瓣相对性狭窄的短暂滚筒样舒张期杂音,系大量血液经3尖瓣口进入右心室时所产生j有的病例可在胸骨左缘第4、5肋间听到收缩期杂音增强或听到舒张期杂音,前者是由右心室扩大后引起相对性3尖瓣关闭不全所产生,而后者乃是相对性肺动脉瓣关闭不全所造成.当肺动脉高压形成后;肺动脉瓣区收缩期杂音可见减轻,但是第2音亢进更明显,而分裂变窄或消失.  晚期病例发生右心衰竭时,则有颈静脉怒张、肝大和坠积性水肿等体征.  (3)放射线检查  放射线征象主要表现为:①心脏扩大,尤为右心房和右心室最明显,这在右前斜位照片.中更为清晰;②肺动脉段突出;肺门阴影增深,肺野充血,在透视下有时可见到肺门舞蹈,晚期病例可有钙化形成;③主动脉弓缩小(图33―06).此外,一般病例并无左心室扩大,可与室间隔缺损或动脉导管未闭区别.  (4)心电图检查  典型的房间隔缺损常显示P波增高,电轴右偏,常在+60~+180度之间.大部分病例可有不完全性或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和右心室肥大,伴有肺动脉高压者可有右心室劳损.额面心向量图示QRS环呈顺钟向转位,环体主体部位于X轴的下方.  (5)心导管检查  心导管检查为房间隔缺损的有效诊断方法.目前一般学者都认为,.对可疑或严重病例,应从下肢大隐静脉途径插入心导管,容易通过缺损而进入左心房,通过率高达85%.但对上腔型缺损的病例,则应采取上肢静脉插入的途径,较为便利.  施行导管检查时,需要注意心导管的行程有无异常,如心导管由右心房直接插入左心房时,即可明确诊断;同时还要测定各部位的压力和收集各部位的血液,检查其氧含量,从而推算有无分流存在,自左向右分流量多少,以及肺循环阻力的情况,并注意心导管在缺损内上下活动范围,以估计缺损的大小.只有这样,才能作出正确诊断.  一般说来,患房间隔缺损的病例,右心房血氧含量常较上腔静脉高出2容积%.  如上所述,正常人有萝同圆孔未闭者一般占20%~25%.在这情况下,心导管可插入左心房,但无异常分流,右心房的压力和血氧含量亦无改变,故可与房间隔缺损区别.在笔者等早期的手术病例中,由于没有注意到这点,曾有一例误作了手术.同样,如果只重视右心房血氧含量增高,而忽略心导管的通过,也可能引起错误诊断.例如单纯性右肺静脉异位回流,就可造成这种现象.总之,只有心导管插进左心房,而右心房血氧含量同时超过上腔静脉2容积%时,才能肯定诊断.  如果卵圆孔缺损较大,.右侧边缘贴近心房侧壁,则心导管容易通过缺损而进入右肺静脉,容易误诊为右肺静脉异位回流.但在插管时,如估计心导管已通过缺损,可尽量使其弯曲的尖端朝向左方而不可转向右方推入,如此即可避免这种错误.当心导管已插入右肺静脉,则在拔管时,应注意心导管尖端的转移方向,可帮助鉴别诊断.在右肺静脉异位回流,心导管退回心房时,其尖端始终朝向右侧;而肺静脉在正常位置眷则于退回心房时,心导管尖端可有一定程度转向后方或左后方.  在房间隔缺损的患者;多采用大隐静脉插管法.与上肢插入的途径比较,这种插法固然不容易插进肺动脉,以致有时不能测定肺动脉压力,但从实践证明,在继发性肺动脉高压的病例中,右心室收缩压几乎与肺动脉压相等(但平均压略低于肺动脉).因此,笔者等根据右心室压力和分流量,可将本病分为3级5组.  Ⅰ级:右心室收缩压小于60mmHg或平均压小于25mmHg者,其中自左向右分流量小于肺血流量的20%,列为甲组;大于20%,列为乙组.  Ⅱ级:右心室收缩压在60~90mmHg之间或平均压在25―35mmHg之间者,分流量都较多.  Ⅲ级:右心室收缩压大于90mmHg或平均压大于35mmHg者,其中分流量以自左向右为主的,列为甲组;以自右向左为主的,列为乙组.  这种分级分组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基本上与临床症状、体征等有一定的关系,可作为手术选择的参考.

回答者:wap-发消息100|2008-01-0817:58

手术治疗是唯一根治的方法,

回答者:lylylyly-发消息100|2008-01-0817:55

音频回复如果不能正常使用,请点这里更新flash版本|投诉|评价(0)| 评价关闭 zhangfeng604主治医师查看医生信息2008-1-916:09:38要看房间隔缺损的大小.

回答者:鱼尾纹-发消息105|2008-01-0817:59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疾病问答

推荐专家

热图推荐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

健康助手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