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低渗性脱水

低渗性脱水

2009-12-07 www.fx120.net A +

  低渗性脱水(hypotonicdehydration)又称继发性脱水或伴有细胞外液减少的低钠血症,其特征是失钠多于失水,血清钠浓度<135mmol/L,血浆渗透压<280mOsm/L。

  1、原因和机制下述各种原因引起的失液(往往不是高渗液体),几乎都只有在治疗措施不当时,即失液后只补水分或滴注葡萄糖液,未补充钠的情况下,才会发生低渗性脱水。

  ⑴肾外性原因主要见于下列情况:①经消化道失液如呕吐和腹泻导致大量消化液丢失;②经皮肤失液主要见于大汗后和大面积烧伤;③体腔内大量液体贮留如大量胸水或腹水形成。

  ⑵肾性原因常见于:①长期使用速效利尿剂如速尿、利尿酸等;②肾实质病变如慢性间质性肾疾患;③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如Addison病。此三种情况,以经肾丢失钠为主,但也伴有水分的丢失。

  ⑶肾内“自由水”(肾小管腔内形成的相对无溶质水)产生减少和重吸收增多,进一步促使失钠多于失水。

  2、病理生理变化失钠多于失水引起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是导致低渗性脱水时病理生理变化的主要环节。

  ⑴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患者早期无渴感。但晚期或严重脱水病人,血容量明显减少使血管紧张素II浓度升高,可直接刺激口渴中枢引起渴感。

  ⑵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抑制下丘脑视上核渗透压感受器,ADH分泌减少使肾小管对水重吸收减少,所以早期病人尿量一般不减少,常出现低比重尿。但晚期或严重脱水病人,血容量明显减少,ADH释放增多,肾小管对“自由水”重吸收增加。加之肾血流减少,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原尿减少,“自由水”产生减少使尿量转为减少,尿比重升高。

  ⑶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可使水份从细胞外液移向渗透压相对较高的细胞内液,一方面引起细胞水肿(如脑细胞水肿)另一方面造成细胞外液进一步减少,低血容量进一步加重。

  可见,低渗性脱水时细胞内液并未丢失,甚至有增加,主要是以细胞外液明显减少为主,同时致血容量降低和周围循环衰竭,往往有静脉塌陷、动脉血压降低、脉搏细速。

  ⑷若低渗性脱水是经肾失钠,则病人尿钠含量增多(>20mmo1/L);若是由肾外原因引起,则因低血容量时肾血流量减少而激活RAA系统和血钠浓度降低直接刺激肾上腺皮质球状带,使ADS分泌增多,肾小管对钠重吸收增加,结果尿钠含量减少(<10mmo1/L)。

  ⑸由于细胞外液减少,血浆容量也就减少,使血液浓缩,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导致组织间液进入血管补充血容量,结果组织间液减少更为明显,故病人皮肤弹性丧失、眼窝及婴儿囟门凹陷,出现明显的脱水貌。

  3、防治原则防治原发病、去除病因。一般应用等渗氯化钠溶液及时补足血容量,严重者可输高渗氯化钠溶液(3~5%),后补5%或10%葡萄糖溶液。如已发生休克,应及时积极抢救。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疾病问答

推荐专家

热图推荐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

健康助手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