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肠易激综合征

什么是肠易激综合征(IBS)

2009-12-07 www.shenmeshi.com A +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BowelSyndrome,IBS)作为功能性肠病的典型代表,是一组以腹胀、腹痛及排便习惯改变为主要临床表现,但无明确大体形态学、组织学、微生物学或生化代谢异常可查的综合征。

自1818年Powell等首先报道以来,IBS几经易名,并经过近两个世纪的研究和探讨,取得了很大进展。IBS的患病率,西方国家报道大约8%~23%。我国北京和广州的流行病学资料显示,符合罗马标准有IBS症状的患者分别为1%和5%。

肠易激综合征(IBS)多见于中、青年女性,呈慢性经过,每次发作的形式均相似:部分患者伴有精神症状,如焦虑、抑郁等。发病率甚高,且症状的出现或加重与患者的情感异常有关,体格检查常无阳性发现,部分患者有多汗,脉速、血压升高等自主神经失调表现。在临床上据患者主要的临床表现IBS可分为三型;腹泻为主型、便秘为主型、腹痛腹胀为主型。

(1)以腹痛、腹胀及便秘等为主诉,伴有全身性神经官能症状;(2)一般情况良好,无消瘦及发热,系统体检仅发现腹部压痛;(3)多次粪便常规及培养(至少3次)均阴性,粪潜血试验阴性;(4)X线钡剂灌肠无阳性发现或结肠有激惹现象;(5)纤维结肠镜示部分患者肠道运动亢进,无明显粘膜异常,组织学检查基本正常;(6)血、尿常规正常,血沉正常;(7)无痢疾、血吸虫等寄生虫病史,试验性治疗无效。

心理疗法由于目前家庭、工作、社会环境的压力因素增加,IBS发病率呈逐渐升高趋势,但目前该病病因仍未阐明,治疗措施主要是对症治疗,矫正与该病相关的病理生理紊乱,改善胃肠动力及环境,解除肠道痉挛,以及减少肠内产气等,必要的心理治疗及饮食调节则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其作用越来越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的重视。

我国与欧美等国家在该项目的研究、探讨及运用方面,尚存在一定的差距,这与我国的国情,大众的经济承受能力,生活水平的现状,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况我国的临床医生往往在该病的诊疗中忽视这一问题。由于无针对IBS的特效疗法,加之部分患者具有一定程度的精神心理异常,许多患者辗转多家医院求医,既浪费精力,而且效果亦不显着,病情反复发作,甚至有加重,以致影响正常的生活工作。

1病因与发病机制

IBS的病因至今不明,涉及到动力紊乱、内脏高敏、炎症和脑肠交互作用等多个方面。

1.1动力紊乱:对IBS发病机制的研究最早源于动力方面。多数研究显示,该病患者在餐后或刺激后结肠的收缩频率、收缩幅度和锋电位,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增强。近年来,发现IBS存在包括食管、胃和胆囊等在内的多部位、广泛胃肠道动力异常。但动力异常并非见于所有IBS患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疾病问答

推荐专家

热图推荐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

健康助手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