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肠扭转

肠扭转中医治疗诊断方法/中医治疗方药方剂

2009-12-07 www.med126.com A +

  疾病名称(英文)intestinalvolvulus拚音CHANGNIUZHUANG别名西医疾病分类代码腹部外科疾病中医疾病分类代码西医病名定义肠扭转是一段肠袢沿其系膜长轴旋转而形成的闭袢性肠梗阻。中医释名西医病因先天性肠系膜过长,先天性中肠旋转不良以及肠系膜根部因炎症或粘连而变窄是肠扭转发生的解剖因素。小肠重量的增加如饱食、便秘、肠蛔虫团、肠壁肿物等,肠蠕动功能紊乱体位突然改变等皆可促使本病发生。中医病因季节地区城市发病率较低,农村和工矿较高。人群多发生于20~50岁的男性,男女之比约为10:1,体力劳动者多于脑力劳动者。强度与传播发病率占肠梗阻总数的10~20%。发病机理中医病机病理肠扭转有80%以上发生在小肠,其次为乙状结肠、盲肠和降结肠。肠扭转多为顺时针,常在180~360之间,严重者可能转数转,肠扭转后逐渐形成闭袢式梗阻,肠管严重积气积液扩张,出现张力性坏死或穿孔。同时肠系膜也随肠管旋转,导致肠管血循环障碍出现肠壁缺血坏死。病理生理中医诊断标准中医诊断西医诊断标准肠扭转诊断标准:
1.急性腹绞痛,伴恶心呕吐,腹胀明显。早期有肠系膜血循环障碍时可出现休克。
2.腹部压痛,有肌紧张;肠鸣音减退或消失,偶有气过水音。有时可扪及扭转膨隆的肠袢。
3.X线检查:肠腔充气及气液平面,或巨大固定的充气肠袢及气液平面。乙状结肠扭转时行钡灌肠检查可见鸟嘴样阴影。
西医诊断依据发病病史症状体征肠扭转是一种发病甚急的机械性肠梗阻,腹痛剧烈,腹胀明显,休克发生率高。
1.小肠扭转:青壮年多见,常有饱餐后剧烈活动等诱因。突然发作剧烈腹痛,呈持续性伴阵发性加重易位于腹中部或下腹部。呕吐出现早且频繁,呕吐量大,而腹胀并不减轻甚或加重。腹胀出现早且胃肠减压效果不明显。早期即有肛门停止排便排气。患者常不能平卧而取膝胸位或侧卧位。早期腹肌软,叩诊鼓音,肠鸣音亢进或有气过水声,晚期全腹压痛反跳痛,腹肌紧张,可有移动性浊音。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2.盲肠扭转:腹痛多在右下腹,腹胀多局限在右侧腹且不随呕吐而减轻。肠坏死率较高可达5%。
3.乙状结肠扭转:多见于男性老年人,常有慢性便秘史或以往有多次腹痛发作经排便排气后缓解的病史。疼痛多位于左下腹或下腹部,呕吐出现较晚且较轻,腹胀显著。如作低压灌肠,灌入液体不足500ml即不能灌入。

体检电诊断影像诊断一、小肠扭转:X线检查可见空回肠换位及肠管特殊排列的小跨度蜷曲等特殊征象。二、盲肠扭转:腹平片显示右侧腹巨大肠袢。三、乙状结肠扭转:X线检查可见单个巨大双袢肠曲自下向上延伸占据大部腹腔,钡灌肠显示鸟嘴形征象。实验室诊断血液尿粪便脑脊液其他诊断免疫学组织学检验西医鉴别诊断1.急性胃扭转:腹疼位于上腹部,上腹部进行性膨胀,下腹平坦。大多数不能经食管插入胃管。
2.肠套叠:多发生于2岁以内幼儿,多有果酱样血便,右下腹可触及蜡肠样包块。钡灌肠可显示典型的杯口状充盈。中医类证鉴别疗效评定标准1.痊愈:临床症状全部消失,食欲正常,能参加正常体力劳动。X线检查:肠扭转所致的移位肠型全部消失,肠蠕动恢复正常,已无X线体征。
2.好转:肠扭转所致的梗阻症状基本消失,但腹部仍有不适或轻微疼痛,食欲较差,不能参加劳动,偶有不全梗阻症状,对症治疗后很快缓解。X线检查:偶尔有不全梗阻出现时,肠管内可有积气,而无肠管内积液及液平面出现。预后并发症西医治疗一、一般治疗
禁食、补液、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及酸碱平衡,选用合理的抗菌药物。
二、非手术疗法
1,颠簸推拿疗法:经验不足,手法不当可加重扭转。
2.乙状结肠插管排气:复发率高且复发后死亡率增高。
三、手术疗法
1.扭转复位术:将扭转的肠袢按相反方向复位。复位后若肠系膜血循环良好,肠管有生机,则需解决复发问题。如为移动盲肠可将其固定于侧腹壁;过长的乙状结肠可将其平行折叠固定于降结肠内侧,也可将过长的乙状结肠切除吻合。
2.肠切除术:已有肠坏死的病人需行肠切除术。小肠应作一期切除吻合。乙状结肠一般将坏死肠段切除后将断段做肠造口术,待二期手术做肠吻合术。亦有人认为病人情况良好,无严重的腹膜炎,在血供良好的肠管上行一期切除吻合术是可行的。中医治疗中药针灸推拿按摩中西医结合治疗护理康复预防历史考证...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疾病问答

推荐专家

热图推荐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

健康助手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