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齿状突发育畸形

颈椎手术病人的心理状态和心理护理

2009-12-08 journal.shouxi.net A +

颈椎手术病人的心理状态和心理护理首席医学网2008年03月11日14:28:13Tuesday中华临床医师杂志征稿内科临床新进展研讨班重症与血流动力学大会血液净化技术学习班医学类核心期刊征稿第六届世界中医药大会2009世界高血压大会第四届中国国际白血病急危重病护理交流会IOF亚洲骨质疏松班2009年中国药学大会医学影像学术交流会结直肠肛门外科会议口腔正畸学术会议征稿广东研究生学术论坛

作者:刘晓燕龙雪梅作者单位:重庆市永州区重庆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

加入收藏夹

【摘要】  目的总结对颈椎手术患者心理护理的经验。方法回顾63例颈椎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护理情况。结果97例患者均顺利渡过围手术期,无重大心理疾病。结论正确的心理护理能稳定患者情绪,主动配合治疗,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并取得更好的疗效。

【关键词】颈椎手术心理状态心理护理

  无论是颈椎病还是颈椎外伤的患者症状都十分突出,病人通常都有颈髓或神经受压,从而出现机体部位功能丧失甚至威胁生命,常常需要手术治疗。患者本人及家属不可避免地产生消极悲观情绪,担心手术的风险与效果,有时候其心理承受压力较生理创伤更为严重。医护人员不仅要做好常规护理,还应做好心理护理,有利于减轻患者的应激反应,促进康复。

  1临床资料

2004年9月~2007年4月,我科颈椎手术患者共97例,男59例。女38例,最大81岁,最小15岁,平均年龄37岁。其中椎间盘突出43例,颈椎损伤29例,颈椎脱位21例,颈椎肿瘤5例,齿状突发育畸形1例。全部患者都进行了术前心理咨询和术后心理护理。

  2心理护理

  2.1术前心理状态及心理护理

  2.1.1术前的心理

  颈椎手术病人术前一般都存在恐惧和忧虑心理。惧怕手术风险,忧虑手术效果。男性多表现为一点小事吵吵嚷嚷,女性则多表现为抑郁哭泣。病人术前的这种恐惧和焦虑的心理应急会直接影响手术效果,如失血量大、恢复慢等,而且还易引起各种并发症。因此术前的心理咨询显得非常重要。

  2.1.2术前的心理护理

  术前的心理咨询是必不可少的,而负责心理咨询的应由权威的医生和护士担当,除了要向患者及家属详细交待病人病情外,还应向患者介绍手术医生和护士情况,以及相关的颈部解剖知识、手术过程,使患者能充分认识手术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尤其要对患者关心的手术安全性作出充分说明。对需做气管插管或术后需放置鼻饲管的病人,应事先告诉其手术后如何表示自己的需求以及如何与医护人员交流。这种心理咨询能使患者获得安全感和信任感。这些心理上的准备,对控制术中出血量和预防术后感染都很重要,而且可以稳定患者情绪,配合治疗。

  2.2术后心理状态与心理护理

  2.2.1术后心理

  术后患者从麻醉中恢复到清醒状态,希望知道手术情况和手术的效果。由于麻醉和手术致使躯体组织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引起手术部位以及咽喉部等处的疼痛和不适,再加上颈椎术后需要局部制动,患者多产生焦躁不安的心理。而术后恢复差的患者更会产生抑郁心理,甚至有轻生的念头。

  2.2.2术后的心理护理

  当病人回到病房或是从麻醉中刚刚醒来,医护人员应及时告知患者手术情况并对其进行安慰、鼓励。颈椎手术病人术后应及早咳嗽、排痰,但患者因心理顾虑和疼痛等原因,不愿甚至强忍咳嗽。这时医护人员应鼓励他们按术前训练的咳嗽方法大胆咳嗽、排痰,同时医护人员应对病人传递有利信息,给予其鼓励和支持,以免病人术后过度痛苦和焦虑。术后疼痛是影响患者心理的另一个怎样原因,术后疼痛不仅与手术入路方式有关,而且与个体的疼痛阈值、耐受能力和疼痛体验有关。病人此时如果注意力过度集中、情绪过度紧张,就会加剧疼痛。因此医护人员都应观察和理解病人的心情,耐心细致的向患者解释疼痛的原因和过程,并尽量帮助患者减轻疼痛[1]。术后病人平静后,大多数会出现抑郁,主要表现是不愿说话、不愿活动、易激惹、食欲不振及睡眠不佳等。病人的这种心理状态如不及时排除,将影响病人术后功能的恢复。所以要尽力帮助病人解决抑郁情绪,要准确分析病人的性格、气质和心理特点,主动关心和体贴他们,使他们意识到早日恢复健康的重要性。颈椎病人术后大都要经过较长时间的恢复过程,手术效果不好或预后不良的患者必将承受巨大的精神压力和痛苦,常导致病人心理缺陷。对这类患者,术前应对其交代清楚,术后应给予支持和鼓励,使他们勇敢承认和接受现实。

通过对97例患者的术前心理咨询和术后心理护理,本组病人全部手术成功,术后恢复顺利,心理状态良好,无重大心理疾病发生。全部患者都能够积极配合治疗,平均住院时间15天。

  4.1心理护理的必要性

  现代医学早已从生理医学转变为生理-心理-社会医学。因而心理护理已经成为整个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护理是针对病人现存的和潜在的心理问题、心理需要及心理状态,护士运用心理学知识给予病人心理关怀、支持和帮助,满足病人的心理需要,解决心理问题提高病人和家属对疾病带来的变化的适应能力进而促进病人成熟与发展。颈椎手术患者一般症状都十分突出,而围手术期所出现的应急过程不但有生理反应,更有心理反应,两者不可分割。这种生理和心理的应急状态可使交感神经系统兴奋,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导致血压升高,心率加快,而影响手术和术后恢复[2]。面对不同患者,应根据个体差异和不同的社会背景,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护理[3]。正确的心理护理能够稳定患者情绪,主动配合治疗,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

  4.2一般心理变化  为了能给予颈椎手术患者正确有效的心理指导和心理护理,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就显得尤为重要。手术是一种有创性的医疗手段,术前患者可陷入“趋避冲突”的矛盾心理;且病人因病变常变得异常敏感,依靠有限的医学和药理知识去判断预后,产生消极的心理暗示[4]。患者一般会经历恐惧-忧虑-抑郁三个阶段。而三个阶段并不是严格区分和单独存在的,他们相互交差重叠,情绪变化复杂。患者常表现为激动、情感脆弱、激惹性强;有的病人会有攻击对抗行为,如拒绝治疗护理、拒绝见人、破坏物品等。由于病人躯体功能受到了影响,甚至部分功能丧失,很多病人都不能接受现实。在生理及心理双重打击下,有是甚至会产生轻生念头。

  4.3心理护理措施

  针对颈椎手术患者的上述心理变化和特点,在护理过程中要突出重点。首先应该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尊重患者,经常与患者沟通和交流。护理人员的态度应合理、大方。护理人员自身情绪的稳定对患者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使其获得安全感和亲切感[5]。其次应该解除患者忧虑的心理,对术前心理负担较大的患者,护理人员可有针对性地组织同类手术病人进行交流,树立患者的信心[6]。护理人员还应帮助患者调整社会角色,端正对疾病的态度,如手术失败,将如何面对今后的生活,树立坚定的生活信念。帮助患者消除自卑心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也是不容忽视的。避免用同情心面对病人,多关心照顾患者,做好耐心解释和开导工作,让患者懂得生活的意义。指导家属积极参与,协助安排患者的日常生活及治疗,了解患者的社会和背景,获得良好的社会支持,使患者以愉快的心情接受治疗[7]。

【参考文献】  [1]李文.手术病人疼痛反应的心理护理[J].实用医技杂志,2003,10(4):357-358  [2]赵俊杰.现代麻醉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111-448  [3]李小妹.心理护理[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6,25(1):74-77  [4]姜乾金.医学心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98-199  [5]孙霞,孙云.暗示疗法在心理护理中的作用[J].中华护理月刊,2006,8(3):36-37  [6]TimmonsJ.Usingcasereportstoaidreflectivepracticeinwoundcare[J].BrJCommunityNurse.2006,11:S14-S20  [7]RibeiroV,MunariDB.Mentalhealthofsurgicalpatients:developmentofnursingactivitiesthroughsupportgroups[J].RevBrasEnferm.1998,51(2):147-6

请您在下面输入常用的Email地址、职业以便我们定期通过邮箱发送给您最新的相关医学信息,感谢您浏览首席医学网!

邮箱:职业: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疾病问答

推荐专家

热图推荐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

健康助手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