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鼻咽血管纤维瘤

鼻内窥镜技术与微波在鼻咽血管纤维瘤切除术中的联合应

2009-12-08 www.daifumd.com A +

鼻内窥镜技术与微波在鼻咽血管纤维瘤切除术中的联合应

发布时间:2002-02-0513:00阅读次数:留言:选择字体:[大字体中字体小字体]【留言】【繁w】鼻内窥镜技术与微波在鼻咽血管纤维瘤
切除术中的联合应用

王晓光 刘正清 韩忠生 张钦隆 秦槐英 李菊琴

  近年来,国内一些学者应用现代鼻内窥镜技术(ENS)结合微波技术对鼻咽血管纤维瘤的手术治疗进行了有益尝试,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们对2例鼻咽血管纤维瘤在鼻内窥镜引导下联合应用第2代全自动鼻内窥镜电动手术器械(HummerⅡ)与微波技术施行手术切除,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2例为1998年5月和1998年10月在我科接受鼻内窥镜手术的患者,男女各1例,年龄分别为19岁和22岁。主要症状为鼻阻,间歇性鼻出血,伴耳鸣及听力下降1例,鼾症1例。病程分别为6个月和1年。体检时发现鼻腔及鼻咽部红色新生物,表面可见血管纹,触之质韧,易出血,病理证实2例均为血管纤维瘤。CT扫描显示,均为鼻咽部软组织填充并侵及鼻腔后部,未见周围侵犯及骨质破坏。1.2 治疗方法  2例患者均行气管插管、全麻及控制性低血压技术。用鼻减充血剂收缩鼻腔粘膜后,使用HummerⅡ部分切除双下鼻甲及鼻后孔上缘粘膜组织,充分暴露瘤体;将微波输出功率调至50W,脚踏开关控制,间断连续用微波双极探头于瘤体表面及插入瘤体内部进行热凝,为防止粘连需不断清洁探头并涂石腊油,待瘤体大部变白后,用HummerⅡ连续吸引切割瘤体至基底及骨面,用减充血剂棉球压迫止血,再用微波热凝基底及周围粘膜,将肿瘤彻底切除。术后用凡士林油纱条填塞72h。

  2例均为1次手术切除,术中出血分别为300ml和500ml,均无并发症发生。术后72h抽出填塞纱条无明显出血,术后1个月内创面愈合,随访6个月~1年未见复发。

  鼻咽血管纤维瘤是耳鼻咽喉科较少见的良性肿瘤,因其易出血,解剖部位深在、隐蔽,传统硬腭径路手术为暴露瘤体,需以切除部分硬腭骨质为代价,不仅手术损伤大,易出现并发症,而且仍不能暴露肿瘤基底部,手术时仅凭术者手感切除肿瘤,易造成损伤或瘤体残留导致复发。术中常出血凶猛,风险较大,为减少术中出血,术前常行颈外动脉结扎术、血管数字减影术、上颌动脉栓塞、术前放疗、硬化剂注射等方法,不但给患者带来痛苦,也增加其经济负担。  近年来,ENS与微波技术在治疗鼻咽血管纤维瘤方面取得了新进展,高起学等(1997)报告2例局麻鼻内窥镜下微波治疗鼻咽血管纤维瘤。根据微波的热凝固及外生热作用,对瘤体表面及内部进行热凝具有明显的止血效果,可以大大减轻术中出血,并为鼻内窥镜提供了清洁的视野。韩德民等(1998)用ENS配合全麻、控制性低血压技术及血管数字减影、上颌动脉栓塞等技术切除8例鼻咽血管纤维瘤,7例一次性切除,获得良好效果,并强调了控制性低血压麻醉技术有利于减少术中出血及Hummer的应用有利于切割缩小病变组织,暴露肿瘤基底部。我们在鼻内窥镜引导下通过Hummer与微波的联合应用,在全麻、控制性低血压技术配合下对2例鼻咽血管纤维瘤进行了手术切除,获得了成功,有如下体会:①鼻内窥镜下微波与HummerⅡ的联合应用使二者在术中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微波对瘤体具有良好的热凝及止血作用,可减少术中出血,保持镜下视野清洁;HummerⅡ具有连续切割吸引功能,迅速切除肿瘤,使手术损伤小,病变切除准确、彻底,加之微波对肿瘤基底及周围组织的热凝,可最大限度地清除瘤体残余,减少术后复发及出血,并可以缩短术后填塞时间。本组2例均于72h后抽出填塞的凡士林纱条,无明显出血,创面4周内愈合,随访6个月~1年未见复发。②鼻内窥镜下经鼻腔径路即可完成部分鼻腔、鼻咽部手术。术中只要切除肥大的下鼻甲、部分中鼻甲,就可较充分地暴露肿瘤以利彻底切除。③由于微波良好的止血效果并配合控制性低血压麻醉技术,使术中出血大大减少。本组2例术中出血分别为300ml和500ml,术中、术后均未输血。  本组仅对局限于鼻咽部及鼻腔的鼻咽血管纤维瘤进行了鼻内窥镜下手术切除,对侵犯范围广泛的该肿瘤是否可行此种手术尚无认识。在手术适应证方面,我们赞同韩德民等(1998)的观点:即病变范围局限于鼻腔、鼻咽腔、筛窦或蝶窦,部分瘤体侵及上颌窦或翼腭窝;未广泛侵蚀颅底及波及颅内者,均可考虑应用ENS技术。

[M]来源: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2000 Vol.14 No.9 P.424【留言】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疾病问答

推荐专家

热图推荐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

健康助手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