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扁平足

平足症的临床表现

2015-11-04 放心医苑网 A +

由于足部结构上的异常,发生的先天性和后天性结构性平足症,都是特殊的平足症,另有专题讨论。以下有关的临床症状和治疗的讨论,均以后天性姿态性平足症为重点。其临床表现,一般可分为三期。初期:在站立和行走过久后,感到足部疲乏,酸痛不适,足底发热,足底中心及足背可出现浮肿。病人除足弓低平,足外翻外,无明显足部姿态改变。足部活动,有轻度内翻限制。余无异常。舟距关节可有轻度压痛。上述症状,一经休息便完全消失。中期;亦称痉挛期。初期未治疗,将发展到痉挛期,主要表现为腓骨肌痉挛,足呈外翻、外展及背伸位,活动月显受限,内侧距舟部因内纵弓下陷内倾,呈突出畸形。此时疼痛加重,行走和站立均不能持久。即使较长期休息,也常不能恢复。晚期:也称强直期。痉挛的腓骨肌未得到治疗,时久痉挛的肌肉发展为强直,足骨间大小长短韧带,均发生强直,使足固定在外翻、外展及背伸位。这种畸形虽经长期休息或麻醉下也不能使之恢复正常。但病人疼痛减轻或无疼痛时,尚可胜任短途行走,而跑、跳或长途跋涉,极为困难。行走步态沉重无弹性,不能吸收震荡力,故膝、髋、及腰等负重关节日久将发生创伤性关节炎而有疼痛。上述分期,临床上不能截然划分,某些患者可自初期直接进入强直期,有的亦可长期停留在初期。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疾病问答

推荐专家

热图推荐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

健康助手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