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正文

核黄疸是什么?

2015-11-12 放心医苑网 A +

核黄疸是什么?本病多由于新生儿溶血病所致(母婴血型不合最多,g-6pd缺陷次之),黄疸、贫血程度严重者易并发胆红素脑病,如已出现胆红素脑病,则治疗效果欠佳,后果严重,容易遗留智力低下、手足徐动、听觉障碍、抽搐等后遗症。因此本病预防是关键。发现新生儿黄疸,应及早到医院诊治可预防本病发生。

胆红素脑病是由于血中胆红素增高,主要是未结合胆红素增高,后者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在大脑基底节、视丘下核、苍白球等部位引起病变,血清胆红素〉342umol/l(20mg/dl)就有发生核黄疸的危险。主要表现为重度黄疸肌张力过低或过高,嗜睡、拒奶、强直、角弓反张、惊厥等。

症状体症:

1.黄疸进行性加重,未结合胆红素〉256。5umol/l(15mg/dl)。

2.嗜睡、拒奶、反应差、呻吟、尖叫,病情进一步加重者凝视、眼球震颤、头向后仰、角弓反张、抽搐、呼吸不规则,出现病理性呼吸。

3.病情严重者虽经抢救,但往往有后遗症如抽搐、听觉障碍、智力低下等。

诊断依据:

1.核黄疸前期:黄疸渐加深,反应差、嗜睡、吸奶无力或拒奶,未结合胆红素增高〉256。5umol/l(15mg/dl)。

2.核黄疸第一期(警告期):与核黄疸前期症状相同,但严重得多,未结合胆红素〉427。5umol/l(〉25mg/dl)。

3.核黄疸第二期(痉挛期):呻吟、尖叫、凝视、眼球震颤、角弓反张、抽搐、发热、呼吸不规则、双吸气、抽泣样呼吸、甚至dic。

4.后遗症期:经抢救成功者大部分病人遗留后遗症。

治疗原则:

1.降低血清未结合胆红素。

2.热量及液体供给。

3.避免使用与胆红素竞争葡萄糖醛山转移梅或白蛋白结合位点的药物。

4.光疗。

5.换血疗法。

6.加强护理,预防并发症。

疗效评价:

1.治愈:

(1)临床症状消失,无黄疸,无抽搐、尖叫、肌张力增高等神经系统症状。(2)血清总胆红素、未结合胆红素恢复正常。(3)血像正常。(4)无后遗症。2.好转:(1)临床症状好转,黄疸消退,但可有肌张力增高、抽搐等。(2)血清总胆红素、结合胆红素及未结合胆红素接近正常。3.未愈:(1)临床症状无改善,仍有黄疸及抽搐、尖叫、角弓反张等神经系统症状。(2)血清总胆红素、结合胆红素及未结合胆红素无下降或下降不多。

核黄疸是什么?经过了上述的介绍希望大家对核黄疸的相关常识以及治疗能够有所了解,同时也希望对正在接受治疗中的患者有所帮助。

(责任编辑:jbwq)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疾病问答

推荐专家

热图推荐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

健康助手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