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乙肝

抗乙肝中成药注射液

2015-11-17 放心医苑网 A +

黄芪注射液[药品来源]本品系提取中药黄芪的有效成分制成,含有2″@、4″@-二羟基-5,6-二甲氧基异黄酮,熊竹素、胆碱、甜菜碱、多糖、葡萄糖醛酸及微量叶酸等。[功效]补益脾肺,益气升阳。具有保肝、增强免疫作用。适用于气虚患者,见面色萎黄,肢软乏力,食欲不振,心悸气短,大便时溏,舌淡苔白,脉细弱。[主治]用于慢性肝炎。[剂型与规格]注射剂:2毫升相当于生药2克。[用法与用量]肌注:每次4毫升,每日1次,连用2~3个月。[药理研究](1)能减轻四氯化碳引起的肝损伤,提高白蛋白,促进肝糖原合成及肝细胞dna合成。(2)增强免疫功能。能使骨髓、脾及胸腺等组织的淋巴干细胞成熟,显著增强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增强细胞免疫,使e-玫瑰花结形成率显著提高,刺激人体淋巴细胞转化,提高血中camp的含量和人体白细胞诱生干扰素的能力,对抗体形成细胞反应具有双向调节功能。(3)强心、利尿、扩张血管等作用。苦参碱注射液[药品来源]本品系由中药苦参或山豆根提取的生物碱制成。[功效]降酶、退黄、抗病毒,抗肿瘤、升高血白细胞。[主治]用于慢性迁延性及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剂型与规格]注射剂:4毫升,100毫克;5毫升,50毫克;10毫升,100毫[用法与用量](1)肌注:每次100毫克,每日1次;(2)静滴:第1天50毫克加入10%葡萄糖液500毫升内缓慢滴注,无反应可增至100~150毫克,每日1次,2个月1疗程。[注意事项](1)不良反应:个别病例在静滴速度过快时出现恶心,当减慢滴速后即消失。(2)动物实验可引起痉挛及呼吸中枢麻痹,值得警惕。不宜静脉推注及快速滴注。[药理研究](1)动物实验表明本品对四氯化碳中毒性肝炎有一定的作用。(2)对异硫氰酸1-苯酯所致小鼠胆汁郁积型黄疸模型,有降低血清胆红素,减轻肝细胞损害作用。(3)对乙肝病毒复制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4)具有扩张血管、抗心律失常和对急性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5)并有抗过敏、平喘及轻度镇痛安定作用。苦黄注射液[药品来源]本品系中药苦参、大黄、茵陈篙、柴胡等提取制成的注射液。[功效]清热利湿、疏肝退黄。[主治]适用于因湿热蕴毒而引起的黄疸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迟黄。属湿热兼气滞型,主症:身目发黄,身热不扬,头重身困,纳呆,胸脘痞满,恶心,食后腹胀,左胁胀痛,舌苔白腻或淡黄,脉濡稍数。[剂型与规格]注射剂:10毫升。[使用方法]静脉滴注,用量宜逐日增加:第1天10毫升,第2天20毫升,第3天30~60毫升。以本品30毫升加入5%~10%葡萄糖液500毫升中静滴(重症或淤胆型肝炎可加量至60毫升)每日1次,15天为1疗程,可重复疗程至黄疸消退。[注意事项](1)不良反应:偶见注射局部一过性潮红,个别患者有轻度消化道症状。(2)本品应密闭避光保存,有效期暂定为2年。(3)滴注速度以30滴/分为宜。(4)严重心肾功能不全者慎用。[药理研究]实验证实本品具有促进细胞免疫调节、促进胆汁分泌、增加胆红素排泄量的作用。茵栀黄注射液[药易泉源]茵陈栀子金银花黄芩甙[功效]清热、解毒、利湿,有退黄疸和降低谷丙转氨酶作用。[主治]用于急性、迁延性、慢性肝炎和重型肝炎h型,也可用于其他重型肝炎的综合治疗。中医辨证属湿热蕴蒸型,证见身目发黄,其色鲜明,发热口渴,心烦,食欲不振,小便黄赤,舌苔黄腻,脉弦数。[剂型与规格]注射剂,每支10毫升,内含茵陈提取物60毫克,栀子提取物32毫克,黄芩甙200毫克。[使用方法]静脉滴注,每次10~20毫升,用10%葡萄糖注射液250毫升或500毫升稀释后滴注,症状缓解后,可改用肌肉注射,每日2~4毫升。[注意事项](1)不良反应:较常见有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过敏性皮疹、药物热、哮喘,偶致过敏性休克。(2)本品如有结晶或固体析出,可用沸水温热溶解后使用。[药理研究]实验证明,茵陈、栀子、黄芩甙对中毒性急性肝损伤均有良好的防治作用;保护肝细胞,降谷丙转氨酶,并均可促进胆汁分泌,有明显的利胆作用;还具有诱生干扰素作用;方中四种药物均有较广的抗菌谱。

(责任编辑:jbwq)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疾病问答

推荐专家

热图推荐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

健康助手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