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耳聋

药物性耳聋要高度重视

2015-11-19 放心医苑网 A +

据统计,我国目前有听力语言障碍的残疾人2057万,占全国人口的1.6%,其中药物致聋的占30%~40%,人数多达100多万。目前已发现耳毒性药物达100多种,因此,对药物性耳聋应引起高度重视。

能诱发药物性耳聋的药物称之为耳毒性药物。包括抗生素和非抗生素两类。其中又以耳毒性抗生素最为常见。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链霉素对内耳前庭部分损伤比耳蜗部分更容易。接受1克/天超过1周链霉素治疗的4%~15%的患者,可发生可检测到的耳聋,通常在短暂的潜伏期后(7~10天)出现,如果治疗继续,则逐渐加重,直至变成永久性耳聋。新霉素在所有抗生素中具有最大的耳蜗毒性。当大剂量口服和作为肠道消毒的结肠灌注,特别是在有肠道溃疡或其他黏膜病变存在时,易使有足够量的药物被吸收而损伤听力。卡那霉素和丁胺卡那霉素耳蜗毒性与新霉素近似。紫霉素对前庭和耳蜗均有毒性。万古霉素可引起耳聋,尤其是在有肾功能不良时。庆大霉素和妥布霉素对耳蜗及前庭也有毒性。

有人认为这类药物耳毒性的顺序为:新霉素>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卡那霉素>链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小诺霉素。

这类抗生素性耳聋有3个特点应引起注意。如庆大霉素、链霉素等引起的听力损害,首先发生在内耳高频率区,使高音听力下降,一般不易被人察觉,待用药数周、数月或停药半年、一年后,毒性扩展至低频率区,病人听话发生困难,这叫“迟发性耳毒反应”,尤以婴幼儿、老年人最为多见。又如新霉素、卡那霉素等,即使停用,它们在体内也已完全分解、排泄,但由药物引起的内耳毛细胞的退化及听神经细胞的变性萎缩却仍在继续进行,直至听力完全丧失,变为全聋,此称“渐进性耳毒反应”。再如有人只注射了半支链霉素,就立即发生了剧烈的眩晕、耳鸣,继而听力迅速下降、恶心,出现耳聋等症,此谓“过敏性耳毒反应”。这类患者多有家族性对这类药物敏感史。

(责任编辑:jbwq)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疾病问答

推荐专家

热图推荐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

健康助手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