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乙肝

专家:乙肝治疗十年回顾和展望

2015-11-24 放心医苑网 A +

专家介绍:庄辉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北京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病原生物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消灭脊髓灰质炎证实委员会委员、亚太地区肝病学会理事、国际疫苗研究所理事会理事、卫生部病毒性肝炎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名誉主任委员。

王钊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

1963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公共卫生系,1963年9月—1980年在新疆从事流行病防治工作,1981年—2001年4月在卫生部卫生防疫司-疾病控制司从事疾病预防控制行政管理工作,历任科员、副处长、处长、副司长、司长之职,2001.5起任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理事会副理事长。目前参与有关疾病防治研究论证、措施制定、组织实施、督导、评估、人员培训、社会宣传动员等工作。

张鸿飞教授北京解放军302医院肝病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研究生导师。

任中华医学会全国小儿感染与肝病学组副组长,中国女医师协会理事,全军传染病专业组委员。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中华传染病杂志,中华实验与临床病毒学杂志等审稿专家,中央保健局医疗专家。国务院特殊贡献专家。从事肝病专业医、教、研工作三十余年,至今仍在临床一线工作。擅长于诊治各型疑难重危肝病,尤其在乙型和丙型肝炎抗病毒诊疗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造诣。

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应该了解肝炎的防治知识

主持人:接下来庄院士给我们介绍一下,我们的普通大众、肝炎患者和政府对于肝炎的认知哪些方面还有待提高呢?

庄辉:大众对于病毒性肝炎的传播途径、预防、治疗的认识都需要进一步提高,比如乙肝病毒携带者在一般的日常生活接触中是不会传染的,如果大家都了解了乙肝是怎么传播的,就不会对他们有歧视。

第二要明白该如何进行预防,甲肝和乙肝注射疫苗就可以预防,注射疫苗就不会害怕传染上乙肝或者甲肝。另外,普通大众也要了解一些肝炎的治疗知识。

第二,政府和有关部门也要对肝炎有所了解,而且要重视肝炎的防治工作。一方面是规范权益和政策制定,政府起关键作用。我们调查发现,乙肝病毒携带者在找工作和求学上有一定困难,我们的政府部门应该调整政策。另外一方面更重要的,对乙肝、丙肝患者,治疗是关键,但是许多药物还没有纳入医保,政府应该想办法把有效的抗病毒的药物逐步纳入医保,使这些慢性肝炎病人能够得到及时的治疗。

第三,患者自身对于病毒性肝炎的正确认识也是非常重要的,像乙肝需要长期的抗病毒治疗,起码两年、三年,治病不要急于求成,要遵照医嘱,不要随便停药。

第四,对于广大的医务人员,虽然这几年医务人员对于慢性乙肝抗病毒治疗的认识,有了很大提高,但是有一部分医务人员的认识还是不够,给病人治疗的时候经常换药,这样也对病人不利,这方面我们还要进一步宣传,如何规范化治疗,如何优化治疗,提高疗效。

慢性乙肝治疗实现“双达标”可以考虑停药

主持人:您刚刚提到的“双达标”这个理念,现在是不是对于大部分的慢性乙肝患者来说“双达标”是一个比较切合实际的目标?

张鸿飞:对,我们把hbvdna作为病毒血清清除的标志物,把e抗原和表面抗原的血清学转换作为病毒免疫清除的标志物,过去在实现e抗原的血清学转换即“双达标”方面长效干扰素最高,现在随着新的核苷类药物的问世以后,一些研究工作和循证医学提示,某些核苷类药物比如替比夫定,同样可以取得比较高的e抗原的血清转换率,即实现“双达标”。

主持人:您刚刚提到了慢性乙肝患者经过治疗可以达到双达标以后有希望停药这样的概念,能不能具体给我们讲一下,双达标以后是不是就可以停药了呢?

张鸿飞:王钊理事和庄院士的调查显示,很多乙肝病人认为用药就用一辈子,还不如不用,所以病情一直发展到肝硬化,这里面说明什么问题呢?到底乙肝的抗病毒多长时间?能不能停药?如果能够达到的治疗目标,能够在hbvdna抑制的基础上实现e抗原血清学转换,实现“双达标”,按照现在《指南》的要求,一年以后仍然保持不变,原则上可以停药。但是我在这里强调是原则上,不是所有的人,如果达到了“双达标”还在用药,就是过度医疗和资源浪费,如果没达到这个目标就停药,很可能发生一些问题,比如说临床恶化和复发等。

慢性乙肝治疗过程中应注意哪些方面?

主持人:科学发展观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最后实现我们可持续的发展,对于我们慢性乙肝如何可持续的实现我们的目标,张教授再给我们介绍一下,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方面,让我们的治疗目标能够长期的稳定?

张鸿飞:取得可持续发展的结果,我想因素很多,我们可以说出几十条,甚至上百条,因为每个人有不同的体会,但是概括起来,我想最重要的有四个部分:

第一,我们要明确治疗目标,而且不断的追求更高的治疗目标。

我们把现阶段的治疗分为铜牌、银牌、金牌,实现“双达标”就取得了银牌,这是目前可以实现的,中国病人30%—50%可以实现,这个在十年前我们是根本不可想象的,所以确实给我们带来了鼓舞。最近三年我们又看到了一些希望,在取得了银牌的基础上,如果再进一步治疗有可能取得金牌,当然这个人数大概只有5%—10%,而且前提是必须取得“双达标”的基础上。所以目标要定得准确,然后根据目标去选药、选方案,然后去实施,并且不断跟踪治疗的变化,我们用药一定要看到长远的目标和最近的目标。

第二,针对目标选准药,用好药。选准药就是要了解哪一类药物在这个病人身上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而且是最合算。再一个,在用药的时候一定要定期监测,所以下面就引出第三个问题。

第三,我们对于实施药物达到目标过程中的监测和检测方法。关于检测方面,庄院士他们做了很多工作,目前干扰治疗的一个方面就是观察什么指标,比如有的病人只要转氨酶正常了就停药,结果造成病人的恶化或者死亡;另外有的患者虽然是e抗原转阴,但是因为试剂盒很粗糙,特异性很差,所以检测的指标不确定,尤其最近又提出来了e抗原的定量、半定量和表面抗原的定量检测,与抗病毒治疗取得的最终目标有很好的相关性,所以早期观测有利于我们去调整治疗。

第四,依从性或者医患的沟通。现在医生很明白要怎么用药以及如何调整,但是病人没听懂,没有按照医生的要求来服用,今天一个病人就是,所有的药只要上市他全部都用了,每个药用三月,结果现在他没有药可用了。所以病人依从性,尤其慢性病人的治疗依从性一定要好。

慢性乙肝的治疗疗效会越来越好

主持人:近十年来,我们在慢性乙肝的治疗上,有了一些新的变化和认识,接下来请庄院士给我们未来乙肝治疗的未来作一个展望,给我们患者有一个希望。

庄辉:改革开放30年,通过摸索,我们总结出了以人为本、统筹兼顾的科学发展道路。我们对慢性乙肝真正抗病毒治疗的理念是近十年的事情,通过近十年规范的抗病毒治疗,我们也总结出了以人为本、统筹兼顾的理念和策略。

所谓以人为本,就是我们要以每个病人的特点制定高效的治疗策略,不但要看病人治疗前的病毒水平和转氨酶水平,还要看治疗过程中病毒水平、乙肝病毒e抗原和转氨酶水平的变化情况,要定期监测来指导和预测治疗。

所谓统筹兼顾,不但医生要规范的治疗,病人也要积极配合治疗,如果我们医生的治疗方案,病人不能够很好的配合,不能长期的按照医生的指导来服药和治疗,也达不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从发展来看,我觉得慢性乙肝治疗还是很有希望的,为什么说有希望呢?十年前我们只有普通干扰素抗病毒治疗乙肝,现在我们已经有七种抗乙肝病毒药物了,即普通干扰素、长效干扰素、拉米夫定、阿德福韦、替比夫定、恩替卡韦,还有替诺福韦在美国已经批准了,我国很快也会被批准,今后新药还会一个个上市,并且效果会更好,价格会更低。

目前来说,正如张教授讲的,如果正规的抗病毒治疗有3%—9%的病人可以达到乙肝表面抗原转阴;治疗前如果hbvdna水平小于10的9次方,转氨酶的水平大于2倍正常值上限,50%病人治疗一段时间以后,可能达到“双达标”,即hbvdna检测不到,e抗原转换,则巩固治疗一段时间后可以停药。抗病毒治疗的病人发生肝硬化和肝癌几率,比不进行抗病毒治疗的病人要低得多。所以新抗病毒药物的出现,使我们有更多的药物来治疗慢性乙肝,疗效会越来越提高,这样慢性乙肝患者发展成肝硬化、肝癌的危险性是越来越低的,是有希望的。

第二,我们治疗的理念会不断的更新,医生的经验会越来越丰富,治疗效果会更好,刚才张教授讲的。我们开始抗病毒治疗,后来发现耐药,要注意怎么监测,怎么预防耐药和救治已发生耐药的病人,现在又提出个体化的治疗,即根据病人的特点制定优化的治疗方案,并在治疗过程当中定期监测、及时改变治疗方案,这就比原来有了更大的进一步。

第三,优化治疗方案,十一五乙肝治疗有一个优化慢性乙肝治疗方案的研究课题,现在7种药哪一种药更好?什么治疗方案更好?通过十一五重大专项的研究,我们国家将来会研究出来新的优化的治疗策略和治疗方案,我想还是很有希望的。慢性乙肝的治疗会越来越科学,越来越进步,疗效也会进一步提高。

(责任编辑:jbwq)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疾病问答

推荐专家

热图推荐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

健康助手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