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禽流感

人禽流感诊疗方案

2015-11-24 放心医苑网 A +

人禽流行性感冒(以下称人禽流感)是由禽甲型流感病毒某些亚型中a的一些毒株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尽管目前人禽流感只是在局部地区出现,但是,考虑到人类对禽流感病毒普遍缺乏免疫力、人类感染h5n1型禽流感病毒后的高病死率以及可能出现的病毒变异等,世界卫生组织(who)认为该疾病可能是对人类存在潜在威胁最大的疾病之一。

病原学

禽流感病毒属正粘病毒科甲型流感病毒属,目前可分为16个h亚型(h1~h16)和9个n亚型(n1~n9)。禽甲型流感病毒除感染禽外,还可感染人、猪、马、水貂和海洋哺乳动物。到目前为止,已证实感染人的禽流感病毒亚型为h5n1、h9n2、h7n7、h7n2、h7n3等,其中感染h5n1的患者病情重,病死率高。

禽流感病毒对乙醚、氯仿、丙酮等有机溶剂均敏感。常用消毒剂容易将其灭活,如氧化剂、稀酸、卤素化合物(漂白粉和碘剂)等都能迅速破坏其活性。

禽流感病毒对热比较敏感,但对低温抵抗力较强,65℃加热30分钟或煮沸(100℃)2分钟以上可灭活。病毒在较低温度粪便中可存活1周,在4℃水中可存活1个月,对酸性环境有一定抵抗力,在ph4。0的条件下也具有一定的存活能力。在有甘油存在的情况下可保持活力1年以上。

裸露的病毒在直射阳光下40~48小时即可灭活,如果用紫外线直接照射,可迅速破坏其活性。

流行病学

传染源主要为患禽流感或携带禽流感病毒的鸡、鸭、鹅等禽类。野禽在禽流感的自然传播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目前尚无人与人之间传播的确切证据。

传播途径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密切接触感染的家禽分泌物和排泄物、受病毒污染的物品和水等被感染,直接接触病毒毒株也可被感染。

易感人群一般认为,人类对禽流感病毒并不易感。尽管任何年龄均可被感染,但在已发现的h5n1感染病例中,13岁以下儿童所占比例较高,病情较重。

高危人群从事家禽养殖业者及其同地居住的家属、在发病前1周内到过家禽饲养、销售及宰杀等场所者、接触禽流感病毒感染材料的实验室工作人员、与禽流感患者有密切接触的人员为高危人群。

临床表现

潜伏期根据对h5n1亚型感染病例的调查结果,潜伏期一般为1~7天,通常为2~4天。

临床症状不同亚型的禽流感病毒感染人类后可引起不同的临床症状。感染h9n2亚型的患者通常仅有轻微的上呼吸道感染症状,部分患者甚至没有任何症状;感染h7n7亚型的患者主要表现为结膜炎;重症患者一般均为h5n1亚型病毒感染。患者呈急性起病,早期表现类似普通型流感。主要为发热,体温大多持续在39℃以上,可伴有流涕、鼻塞、咳嗽、咽痛、头痛、肌肉酸痛和全身不适。部分患者可有恶心、腹痛、腹泻、稀水样便等消化道症状。

重症患者可出现高热不退,病情发展迅速,几乎所有患者都有临床表现明显的肺炎,可出现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肺出血、胸腔积液、全血细胞减少、多脏器功能衰竭、休克及瑞氏(reye)综合征等多种并发症。可继发细菌感染,发生败血症。

预后

人禽流感的预后与感染的病毒亚型有关。感染h9n2、h7n7、h7n2、h7n3者大多预后良好,而感染h5n1者预后较差,据目前医学资料报告,病死率超过30%。影响预后的因素还与患者年龄、是否有基础性疾病、是否并发合并症以及就医、救治的及时性等有关。

治疗

对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和确诊病例应进行隔离治疗。

对症治疗可应用解热药、缓解鼻粘膜充血药、止咳祛痰药等。儿童忌用阿司匹林或含阿司匹林以及其它水杨酸制剂的药物,避免引起儿童瑞氏综合征。

抗病毒治疗应在发病48小时内试用抗流感病毒药物。

中成药应用注意辨证使用口服中成药或注射剂,可与中药汤剂配合使用。

1、解表清热类可选用连花清瘟胶囊、柴银口服液、银黄颗粒等。

2、清热解毒类可选用双黄连口服液、清热解毒口服液(或颗粒)、鱼腥草注射剂、双黄连粉针剂等。

3、清热开窍化瘀类可选用安宫牛黄丸(或胶囊)、清开灵口服液(或胶囊)、清开灵注射液、醒脑净注射液、痰热清注射液、血必净注射液等。

4、清热祛湿类可选用藿香正气丸(或胶囊)、葛根芩连微丸等。

5、止咳化痰平喘类苦甘冲剂、痰热清注射液、喉枣散、祛痰灵等。

6、益气固脱类可选用生脉注射液、参麦注射液、参附注射液等。

预防

1、尽可能减少人,特别是少年儿童与禽、鸟类的不必要的接触,尤其是与病、死禽类的接触。

2、因职业关系必须接触者,工作期间应戴口罩、穿工作服。

3、加强禽类疾病的监测。动物防疫部门一旦发现疑似禽流感疫情,应立即通报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指导职业暴露人员做好防护工作。

4、加强对密切接触禽类人员的监测。与家禽或人禽流感患者有密切接触史者,一旦出现流感样症状,应立即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集病人标本并送至指定实验室检测,以进一步明确病原,同时应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有条件者可在48小时以内口服神经氨酸酶抑制剂。

5、严格规范收治人禽流感患者医疗单位的院内感染控制措施。接触人禽流感患者应戴口罩、戴手套、戴防护镜、穿隔离衣。接触后应洗手。具体的消毒隔离措施和专门病房的设置应参照执行卫生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诊疗方案》的相关规定。

6、加强检测标本和实验室禽流感病毒毒株的管理,严格执行操作规范,防止实验室的感染及传播。

7、注意饮食卫生,不喝生水,不吃未熟的肉类及蛋类等食品;勤洗手,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8、可采用中医药方法辨证施防。应用中药预防本病的基本原则:益气解毒,宣肺化湿。适用于高危人群,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责任编辑:jbwq)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疾病问答

推荐专家

热图推荐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

健康助手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