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肠炎

如何用刮痧法治疗急性肠炎与痢疾?

2015-11-26 放心医苑网 A +

急性肠炎多由饮食不当或暴饮暴食所致,多突然腹痛、肠鸣、频繁腹泻、大便稀薄或呈水样,可伴有恶心、呕吐、发热与脐周压痛。

急性菌痢症状与急性肠炎相似,但多有里急后重,大便量少呈脓血或粘液状。

二者在刮痧术治疗时,采用的穴位、经络基本相似,均以督脉、足太阴、足阳明经络穴位为主,常用的穴位及位置如下:

大椎:第七颈椎棘突下。

大杼:第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膏肓俞: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神堂:第五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天枢:脐旁2寸。

足三里:犊鼻穴下3寸,胫骨前嵴外一横指处。

上巨墟:足三里穴下3寸。

阴陵泉:胫骨内侧踝下缘凹陷中。

曲泽: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尺侧。

委中:横纹中点。

合谷(虎口):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约平第二掌骨中点处。简便取法:以一手的拇指指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当拇指尖下。

三阴交:内踝高点上3寸,胫骨内侧面后缘。

内关: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曲池:屈肘成直角,当肘横纹外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

关元俞:第五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大椎穴属于督脉,督脉有总管、统率的意思,行于背部正中,其经脉多次与手足三阳经及阳维脉交会,能总督一身之阳经,故又称为“阳脉之海”;其次,督脉行于脊里,上行入脑并从脊里分出属肾,它与脑、脊髓和肾有密切的联系。大杼、膏肓、神堂穴则属足太阳膀胱经,太阳者,天之巨阳也,膀胱与表气相通,“腠理毫毛其应”,外邪侵袭,首当其冲。

基于上述原因,治疗时首先刮拭的穴位是大椎、大杼、膏肓俞及神堂,配合刮拭的穴位是天枢、足三里、上巨虚、阴陵泉、曲泽及委中。腹痛甚者加刮合谷、三阴交;恶心、呕吐加刮内关;发热加刮曲池;里急后重加刮关元俞。

凡刮拭出现紫块瘀点的穴位,7天后才能刮拭,其他穴位可刮拭1~2次。

(责任编辑:jbwq)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疾病问答

推荐专家

热图推荐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

健康助手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