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淋巴瘤

淋巴结大B细胞淋巴瘤

2015-12-11 放心医苑网 A +

淋巴结大b细胞淋巴瘤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00年第2期第16卷病理读片

作者:陆孝禹肖立殷于磊罗建民郑颂国

单位:陆孝禹肖立(华东医院病理科200040);殷于磊罗建民郑颂国(上海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分子生物实验室200032)

关键词:淋巴瘤,大细胞;免疫组织化学;基因重排

中图分类号r733.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399(2000)02-0156-03

本例曾在第四届华东地区淋巴瘤读片研讨会上讨论

1临床资料

患者女,24岁。因干咳2月,胸痛、胸闷、心慌气急1个月于1999年3月23日来我院门诊。1月底在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刺激性咳嗽,当地医院摄片发现纵隔肿块,未经治疗。2月底出现胸痛、胸闷、心慌气急,活动及平卧时加重。近来吞咽时有梗阻感,同时伴头部肿胀不适。发病以来无发热、盗汗现象。1995年曾因膝部良性骨巨细胞瘤而行局部切除术。体检:颈静脉怒张,右侧明显,胸壁见明显静脉网,呈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右锁骨上可扪及淋巴结4枚,蚕豆与黄豆大小,质稍硬,边界清,尚可活动。腹平软,肝脾不肿大,余未扪及肿大淋巴结。右锁骨上淋巴结细针穿刺涂片检查见有异形细胞,诊断恶性肿瘤倾向淋巴瘤,建议摘除病检。胸部ct检查示前纵隔左侧肺交界处占位性病变,肿块巨大几乎占据左胸腔1/2(图1),伴纵隔及双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淋巴结与纵隔肿块不相连),双侧胸腔及心包积液。临床诊断前纵隔肿瘤,行右锁骨上淋巴结摘除活检,术中见淋巴结与胸膜、肺、纵隔无粘连。

图1胸部ct片示前纵隔左侧巨大肿块、胸腔积液

2病理检查

2.1眼观标本为3小块灰白色组织,总体积3.5cm×2.5cm×1cm,质软。2.2镜检淋巴结组织有被膜及残存的淋巴窦与淋巴滤泡,但大部区域已被弥漫分布的瘤细胞取代,瘤内可见宽窄不一、束状排列、玻璃样变性的纤维束把瘤组织分隔成不规则片块状、小团状或穿插于瘤细胞之间(图2)。细胞主要有2种:透明细胞与非透明细胞。前者占多数,细胞较大,长径10~15μm,胞浆透明,核大、圆形或卵圆形及不规则形,核膜清晰,染色质粗颗粒状,核中央可见嗜酸性小核仁,核分裂象10~12/10hpf;后者胞浆稀少,胞界不清,核圆或不规则,染色较深,偶见核仁及核裂,类似中心或中心母细胞(图3)。个别瘤细胞有双核或分叶核。不少区域瘤细胞已有片状坏死或间质水肿,还可见瘤细胞围绕血管呈内皮下浸润性生长。

图2淋巴结瘤组织被纤维分隔成不规则片块状,左下方可见残存的淋巴细胞(深蓝染色)。he×402.3免疫组化10%中性缓冲福尔马林溶液固定标本,石蜡切片,采用迈新公司及dako公司试剂,二步法染色(envisionsystem)。瘤细胞lca(+),l26(+)(图4),其余uchl-1、kp-1、cd15、cd30、κ、λ、bcl-2、iga、igm、ck、ebv等皆为(-)、ki-67指数>80%。

图3瘤细胞体积较大,多数细胞胞浆丰富而透明,核圆或卵圆形,核膜清晰,可见中位小核仁,细胞间可见明显胶原纤维。he×400

图4瘤细胞l26(+)。envision×400

2.4基因重排用10%中性缓冲福尔马林固定的石蜡包埋组织提取dna、采用半巢式(semi-nested)pcr扩增法对瘤细胞进行igh基因克隆性重排检测,引物第一轮为fr3a和ljh、第二轮为fr3a和vljh,并用宫颈原发性b细胞淋巴瘤作阳性对照,以淋巴细胞反应性增生作阴性对照,结果见图5,在目标基因范围内(100~120bp)出现明显的dna扩增条带。tcr-β基因重排为阴性。

2.5dna测定石蜡切片,feulgen染色,采用华东理工大学与上海医科大学共同研究制的ims型图像分析综合系统进行瘤细胞dna测定(图6),示超二倍体,dna指数2.07,平均dna质量13.34pg,s期细胞23.76%。

2.6病理诊断右锁骨上淋巴结大b细胞淋巴瘤,结合临床可符合来自原发性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lca(+)、l26(+),igh基因克隆性重排、ki-67指数>80%、dna为超二倍体。

3讨论

原发性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pmlbl),最早出现在70年代初两篇有关纵隔淋巴瘤文献中〔1〕,到80年代才被确立为特殊的临床病理类型(specificclinicopathologicentity),至1996年文献上约有300例记载〔2〕,虽然在real分类方案内已列为一特殊类型,但在1999年abou-eella〔3〕比较了43例pmlbl与352例非纵隔大b淋巴瘤认为除了发病年龄、性别、部位、大小外两者无明显差异,他们主张pmlbl只能作为一种临床综合征,若要作为一特殊疾病类型必须进一步研究。不过新近who提出的造血与淋巴组织肿瘤性疾病分类中〔4〕还是把pmlbl作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一个亚型,成为一独立类型。按1999年armitage〔5〕意见两者区别见表1。

图5igh基因重排

(1)dnamark,(2)样品,(3)阳性对照,(4)阴性对照

图6dna质量分布图

pmlbl较为罕见〔6〕,占非霍奇金淋巴瘤0.9%~3.7%,占大细胞淋巴瘤2.4%~6.5%。临床上多见于年轻女性,平均发病年龄32岁,男女之比约1∶2。常表现为咳嗽、胸痛、呼吸困难、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血中乳酸脱氢酶含量较高,胸片上前纵隔出现一巨大肿块(一般大于5cm),常浸润心肺、大血管、气管、食管等周围组织,但94.5%病变局限于胸腔,少数可能转移至肾、肾上腺、肝(不同于一般淋巴瘤转移规律)。常不累及骨髓和外周淋巴结。镜下肿瘤细胞体积较大,形态相对一致,呈中心母或中心细胞样改变〔2〕。可再分为多种亚型:多形型、单形型、多叶型、中心细胞亚型、透明细胞型,但实用意义不大。胞浆透明及纤维组织分隔硬化为本瘤两大特征性表现,往往还伴有大片坏死。瘤细胞还可呈血管内皮下浸润形成同心状分层排列,间质也可有嗜酸性粒细胞、组织细胞反应性增生。cazal〔2〕曾把pmlbl分成透明细胞型及纤维化型,但预后无差异,分型无实践意义。免疫组化表达b细胞相关抗原cd19、cd20、cd22及cd79a等。ig及hlaclassⅰandⅱ常部分表达或缺如,有时也可表达cd30。lamarre〔1〕把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分为两类,一种为免疫球蛋白阴性肿瘤,几乎只发生在年轻妇女,可能来自胸腺b淋巴细胞;一种免疫球蛋白阳性肿瘤,见于老年男性患者,是一种普通型大b细胞淋巴瘤累及纵隔淋巴结。pmlbl细胞遗传学可检出igh基因克隆性重排,而免疫组化不表达ig。染色体组型为超二倍体,染色体9p、x9增多,rel基因扩增。pmlbl预后以往很差,但近年来联合化疗或放疗能治愈部分病例,肿块消退率60%~70%,5年生存率57%。若肿块不能消退一般2年内死亡。下列情况预后较差:年龄<25岁;胸外有转移病灶;瘤块巨大(>10cm);治疗后不能消退或复发。

表1弥漫性大b淋巴瘤与原发性纵隔大b淋巴瘤的区别

dlblpmlbl

平均发病年龄(岁)5532

性别(男∶女)55∶4530~40∶60~70

结内/结外累及65%/35%0%/100%

瘤块巨大30%60%~70%

组织学特点典型除典型病变外胞浆淡染及纤维硬化为其特点

b细胞克隆性增殖有有

细胞表面免疫球蛋白表达不表达

cd20、cd79a阳性阳性

bcl6易位常见罕见

染色体外碎片偶见常见(9p,xq)

本例标本取自右锁骨上淋巴结,术中见淋巴结与胸膜、肺、纵隔无粘连,而前纵隔肿块位于左侧,ct片上该淋巴结与纵隔巨大肿块无直接连续,全身它处未扪及肿大淋巴结,形态上具有pmlbl特点,细胞大,胞浆透明,纤维分隔,有坏死、血管内皮下浸润性生长,免疫组化cd20(+)、ig(-),遗传学有igh基因克隆性重排,超二倍体染色体组型,临床上具有pmlbl典型表现。虽然pmlbl伴有淋巴结转移非常罕见,armitage〔5〕甚至认为不会有结内累及,但本例检测各种数据,使我们有理由可诊断为(右锁骨上)淋巴结大b细胞淋巴瘤,结合临床符合来自原发性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

作者简介:陆孝禹,男,60岁,主任医师

参考文献

1,lamarrel,jacobsonjo,aisenbergacetal.primarylargecelllymphomaofthemediastinum:ahistologicandimmunophenotypicstudyof29cases.amjsurgpathol,1989;13:730

2,cazals-hatemd,lepagee,bricepetal.primarymediastinallargeb-celllymphoma:aclinicopathologicstudyof141casescomparedwith916nomediastinallargeb-celllymphoma.amjsurgpathol,1996;20(7):877

3,abou-elellaaa,weisenburgerdd,voseimetal.primarymediastimallargeb-celllymphoma:aclinicopathologicstudyof43patientsfromthenebraskalymphomastudygroup.jclinoncol,1999;17(3):784

4,muller-hermelinkhk,fellerac,zifengetal.worldhealthorganizationclassificationofneoplasticdiseasesofthehematopoieticandlymphoidtissues——completelistoflymphoidneoplasms.in:99beijinglymphomasymposium,1999:9

5,armitagejo,cavalli,longodl.textatlasoflymphomas.london:martindunitz,1999:99

6,warnkera,weisslm,chanjkcetal.tumorsofthelymphnodeandspleen.in:rosaijed.atlasoftumorpathology.3rdseries,fascicle14,washingtondc:afip,1995:203

收稿日期:2000-01-20

(责任编辑:jbwq)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疾病问答

推荐专家

热图推荐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

健康助手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