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正文

有关过敏性血管炎治疗

2015-12-22 放心医苑网 A +

过敏性血管炎又称白细胞碎裂性血管炎,病变主要侵犯微动脉、微静脉及毛细血管,在血管壁有中性粒细胞或淋巴细胞浸润、白细胞核破碎及血管壁纤维蛋白样坏死,以皮肤受累为主,有时侵及其他器官。本病几科均发生于成年人,平均发病年龄47岁,女性舟多于男性。[病因]本病通常由药物(如青霉素及其衍生物、磺胺类药物等)、化学物质(如杀虫剂等)、血清制品(如蛇毒血清)等外源性抗原所引起,推测其发病为免疫机制介导地过敏反应。[病理]典型的病理改变为白细胞破碎性血管炎,即皮肤微动脉、微静脉和毛细血管周围有许多嗜中性粒细胞浸润,大量细胞核碎片,血管壁纤维素样坏死,血管内皮增生。[诊断](一)临床表现1、常有接触外源性抗原病史,如药物、血清制品、某些化学物质等,经过一段潜伏期后发病。2、全身症状:可有发热、乏力、疲倦等。3、皮肤:可出现多种皮肤表现,主要是紫癜、荨麻疹、丘疹、瘀斑、结节和坏死性溃疡,多见于下肢、臀部及背部,发作无规律,持续1—4周消退,可残留色素斑。4、皮肤外表现:较少见,浸犯关节时引起关节痛,侵犯肾脏时有蛋白尿、血尿、高血太,侵犯胃肠道有腹痛及胃肠出血等,侵犯肺有气促、咯血、胸片示结节性或弥漫性肺浸润,侵及神经系统有头痛、复视等。(二)实验室检查1、血常规:贫血、嗜酸粒细胞增多。2、血沉增快。(三)特殊检查病理学检查:病变皮肤活检可见白细胞破碎性血管炎病理改变。(四)诊断标准1990年美国风湿病协会分类标准:1、发病年龄>岁。2、病前有服用药物史。3、可触性紫癜。4、斑丘疹,即一处或多处皮肤有大小不等、扁平、高出皮面的皮疹。5、皮肤小静脉或动脉切片显示血管内或外有嗜中性粒细胞浸润。以上5项中符合3项或3项以上者可诊断本病,核标准的敏感性为71%,特异性为83%。(五)鉴别诊断非典型过敏性血管炎,如过敏性紫癜、低补体血症性血管炎、血清病、冷球蛋白血症等其临床表现和病理改变与典型过敏性血管炎相似,但其过敏原、发病年龄、实验室检查等各有其特点,容易鉴别。[治疗](一)药物治疗1、对轻型病人应用抗组胺药和非甾体抗炎药物症治疗。2、对皮损较广泛或伴内脏损害者,一般需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剂量根据病情严重程度而定,通常泼尼松20—60mg/d,口服,症状改善后逐渐减量,总疗程2—4个月。3、对慢性患者,秋水仙碱为首选药物,剂量为0.5mg,每日1—3次。(二)对症治疗停服致敏药物或停止接触致敏抗原。

(责任编辑:jbwq)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疾病问答

推荐专家

热图推荐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

健康助手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