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肺损伤

急性肺损伤模型中内源性表面活性物质的影响

2016-01-06 放心医苑网 A +

为比较高频振荡通气(hfo)和常规机械通气(cmv)对急性肺损伤模型气体交换和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影响,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的kerrcl博士及其同事在成年兔模型中进行了相关研究。

研究人员利用n-亚硝基-n-氨基甲酸甲酯制作成年兔急性肺损伤模型,将兔麻醉后随机接受以下一种方式进行通气:1.hfo120min;2.cmv120min;3.hfo60min,随后cmv60min;4.cmv60min,随后hfo60min;5.cmv60min。受试动物采用小潮气量进行cmv,并加用呼气末正压(peep),后者在整个实验期间增加。

kerrcl博士等发现,采用hfo通气的动物氧合情况明显好于cmv。同cmv相比,hfo辅助通气后,以大聚集物形式存在的表面活性物质比例明显增加,且表面活性物质的分解也明显减少。

研究人员认为,在该急性肺损伤模型中,hfo作为一种较好的通气方式可抑制肺泡表面活性物质从大聚集物分解为小聚集物形式,从而使肺泡腔中大聚集物的比例增加。

(责任编辑:jbwq)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疾病问答

推荐专家

热图推荐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

健康助手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