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正文

胰岛素瘤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2016-01-07 放心医苑网 A +

据资料显示,胰岛素瘤无有效预防措施,早发现早诊断是本病防治的关键。通常在饥饿、饮酒、感染、活动过度等应激而发病。多数由偶发至频发,逐渐加重,甚至每天发作数次。发作时间可短至数分钟,长至持续数天,甚至长达1周以上,可伴发热等其他并发症。具体的治疗方法有哪些呢?

1.一般治疗

早期应用药物和饮食相结合的方法,对减轻一些病人鶒的症状是有效的。为了减轻症状,多进食碳水化合物增加就餐次数和数量,在预期易发时间前口服或静脉注射葡萄糖。尤其在晚间不应限制糖类吸收较慢的食物如面包、土豆大米较好。当低血糖发作时,用快速吸收的糖类,例如水果汁或蔗糖等。病情严重的,难治性低血糖病人,可持续静脉输入葡萄糖的治疗方法。

2.胰岛细胞瘤的外科治疗

外科手术切除是治疗胰岛素瘤惟一有效的方法,一经诊断明确后均应及早手术治疗。因为反复发作的低血糖性昏迷,可使脑细胞产生不可逆的改变故鶒在晚期即使手术切除肿瘤,只能解决低血糖症状而已出现精神方面的症状不能改善mayo临床组对154个病人做了手术,使85%病人手术成功,病死率为5.4%,在一些未发现明确肿瘤的病人,进行胰体尾盲切成功率明显下降,仅50%的患者病情缓解还有部分病人未发现有原发灶或转移灶,或因为肿瘤太小而暂不手术切除也有。在成功手术的病例中可以观察到在手术过程中血浆葡萄糖水平升高。尽管对手术的反应多种多样健康搜索其他因素也可改变葡萄糖水平。

3.胰岛细胞瘤的非手术治疗

(1)非手术治疗可应用于下列情况:①解除低血糖症状。②作为术前准备。③已有转移而不能切除恶性胰岛素瘤患者④拒绝手术治疗或手术有禁忌证的患者⑤手术未找到腺瘤或切除腺瘤不彻底健康搜索,术后仍有症状者。

(2)抑制胰岛b细胞分泌的药物:二氮嗪(氯甲苯噻嗪)、氯丙嗪普拉洛尔(心得宁)、苯妥英钠等。

胰岛素瘤①二氮嗪(氯甲苯噻嗪):临床最多用的口服药是二氮嗪(氯甲苯噻嗪),这是非利尿类的苯噻嗪类药物直接作用于b细胞抑制胰岛素的释放和增加肾上腺素的分泌,对部分儿童特发性低血糖和个别糖原累积病ⅰ型能迅速升高血糖,也应用于治疗胰岛素瘤。对大部分胰岛素瘤患者二氮嗪(氯甲苯噻嗪)可以抑制肌肉中磷酸二酯酶的活力。治疗剂量成人每天所需剂量根据其个体反应性而定,范围为25~200mg鶒,2~3次/d儿童剂量为每天每公斤体重12mg。副作用为在大剂量时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水钠潴留白细胞下降。所以有心脑功能不全的病人应慎用鶒,必要时可与利尿药合用。偶发副作用包括:厌食、心律失常、多毛。总的来说,此药比较安全,常用于特定及待手术前病人的治疗方法。也用于不适于手术及恶性肿瘤转移的病人。

②苯妥英钠:1965年beiten首先观察到苯妥英钠有升高血糖的作用,苯妥英钠中毒时常伴有高血糖、高渗性昏迷。苯妥英钠引起高血糖是由于抑制了胰岛分泌胰岛素,机制尚不明。剂量为每天300~600mg,分3次口服。临床上胰岛素瘤低血糖发作易被误诊为癫痫发作健康搜索,使用苯妥英钠治疗而使部分症状得以缓解,导致诊断更为延误,应引起注意。

③生长抑素:对二氮嗪(氯甲苯噻嗪)无效病例,可试用长效生长抑素类药物。是胰岛素分泌较强的抑制剂,但半衰期短,不能成为临床有效的药物。a.长效生长抑素类似物8肽:最近证明用长效生长抑素类似物8肽,对某些产生激素的肿瘤的应用已成为胰岛素瘤药物治疗的有效替代物。由于8肽有90~120min的半衰期,1天几次皮下注射,对其引起激素的分泌有稳定的作用。但是,惟一长期应用此药抑制胰岛素分泌是困难的它同二氮嗪合用可起到协同治疗作用,或用做因大剂量二氮嗪产生不可缓解副作用的二线药物。b.奥曲肽(善得定):奥曲肽(善得定)是一种具有广泛抑制作用的胃肠肽,能抑制正常胰岛细胞的分泌鶒,也能抑制胰岛素瘤的分泌,其剂量3次/d,每次为50~150μg皮下注射,最大剂量为3次/d,每次450μg。该药短期使用使40%的胰岛素瘤患者症状减轻。

(3)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或皮质类固醇类药物:对减轻症状有一定的效果,但由于常带来显著的副作用健康搜索,不宜常规使用。

(4)钙离子拮抗药:包括维拉帕米(异搏定)和地尔硫卓(硫氮革酮)等。

4.化疗药物

恶性胰岛素瘤由于恶性程度低临床经过相对良性,即使已有转移至肝和局部淋巴结健康搜索的病例,其病程仍长达5~6年,故仍可考虑积极治疗。对高龄、体弱者不能手术健康搜索的恶性胰岛细胞瘤病人,可采用链佐星素,对β细胞有溶解特性。此药可以减少低血糖症发作的频率使肿瘤变小及病人存活时间延长。然而这种药有显著的毒性当全身给药时,会产生短暂的恶心、呕吐、肾小球损伤和肝毒性病变。其次对恶性胰岛细胞瘤的治疗可试用氟尿嘧啶、光辉霉素(普卡霉素)、多柔比星干扰素α等健康搜索,均不十分理想。

(1)链佐霉素(streptozotozin):是由无色链霉菌培养中分离出来的一种抗肿瘤抗生素,此药通过抑制脱氧核糖核酸(dna)合成从而抑制肿瘤的生长。对胰腺b细胞有选择性损害,对转移性胰岛细胞癌也有较好疗效。剂量为20~30mg/kg体重,静脉注射,1次/周,连续用8~10次鶒,总量为8~10g;或每日20~30mg/kg体重,静脉注射连续应用5天为一疗程,休息6~8周后重复。也可直接注入腹腔动脉,5~10mg/kg体重,隔天1次,连用5~10次,有50%~63%的病人经治疗后肿瘤回缩,胰岛素过高症消失。但应注意对肝肾、胰的损害,并有恶心呕吐等副作用。

(2)替加氟(呋喃氟尿嘧啶,喃呋啶):本药对多数实体瘤有抑制作用,在体内能干扰阻断dna、rna及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从而产生抗癌作用口服后经胃肠道吸收,1~3h血中浓度达最高峰,持续时间长于静脉给药。口服剂量为200~400mg/次,3次/d也可由100mg开始3次/d,逐渐增加剂量。20~35g为一疗程副作用主要为腹泻、全身无力及轻度恶心、呕吐,皮疹或脱发等;可引起白细胞减少,故应定期检查血象对肝肾功能不良者应慎用。

(3)氟尿嘧啶(5-fu):此药能使核酸产生变异,阻挠核酸的生物合成,从而抑制肿瘤的生长。用量为500~750mg静脉滴注1次/d,连用5天后,改为隔天1次,再连用5次。一疗程量为5~15g。副作用有白细胞降低,骨髓抑制。上述化疗药物对良性胰岛素瘤皆无效。

?本症常易误诊为癫痫、脑血管意外、癔病、精神分裂症、直立性低血压、脑膜炎、脑炎、脑瘤和糖尿病酸中毒、高渗性昏迷、肝性脑病、垂体功能减退症、addison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自身免疫性低血糖症、药物性低血糖症、非胰岛素瘤性低血糖症等。需引起广大人员的注意。

(责任编辑:jbwq)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疾病问答

推荐专家

热图推荐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

健康助手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