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糖尿病

糖尿病人如何量化运动

2016-01-22 糖尿病网 A +

糖尿病患者的困惑?“血糖怎么又升高了,是否没有运动;你总是不听话,告诉你要运动,你是怎样做的?光靠药来控制糖尿病的病情是困难的,必须采取综合治疗;“五驾马车”中的饮食、运动治疗是基础,回去要加强运动,要和医生好好的配合”,医生边开药方,边对病人讲。其实病人很委屈,病人确实是运动了,而且每天要花2~3小时到公园去散步,医生说我不运动,真是太冤枉了。笔者还遇到这样一位患者,女性,52岁,体检发现血糖升高,诊断为糖尿病。心里很紧张,得知运动可使血糖降低,而本人喜欢跳舞,于是在公园连续跳舞3个多小时,跳得满身是汗,直至最后实在没有力气才离开。回到家累得什么都不愿意做,只想在床上休息,心想这样血糖一定会降低,专家说的运动降低血糖治疗糖尿病。自己满怀信心的去监测血糖,结果发现血糖升高,她急得不知所措,赶快去看医生。

盲区:运动治疗“剂量”概念分析上述两种情况,结论是运动治疗缺乏“剂量”的概念。公园去散步,游玩,运动量太低,大部分肌肉群都没有活动,能量消耗量很小,起不到降低血糖作用。只有在肌肉活动时,肌肉细胞摄取葡萄糖的能力增强促进细胞对糖的摄取和利用,才能使血糖降低。运动量过低,运动所产生的疗效,如运动增加胰岛素的敏感度,改善胰岛素抵抗;运动可改善心肺功能;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减少体内脂肪堆积,降低体重;减少并发症等就无法实现。然而,高强度运动会加强胰岛素抵抗,导致血糖增高,同时使过氧化脂质分泌增加,氧化应激程度加重,加重并发症。后一个例子是典型的急性大强度运动,运动量过大,体力消耗过多,在她感到没有力气的时候,大脑司令部不得不下命令,命令肝脏赶快释放肝糖原到血液中,命令升糖激素赶快分泌。因而该患者大吃一惊,运动血糖不但没有降低,反而升高。

因此,在此告诫广大患者朋友,运动治疗要有“剂量”的概念。如同药物一样,该吃1片的不要吃2片,这就是“剂量”。运动量大小与您自己的身高,体重,年龄,性别都有关系。糖尿病人运动量达到多少可对糖尿病有治疗效果,一般来说,运动量达到患者本人总能量消耗的20%就可以了。如身高170厘米的患者每天的总能量消耗应为1950卡,患者的运动量应为1950卡×20%=390卡。

运动要有个量化运动个量化,打个比方如消耗一个运动单位90千卡的热量,不同的劳动所需要的时间是不同的。家务劳动你擦地、擦桌子,时髦的活动你去溜狗是最轻的活动,要大于半小时才能消耗90千卡的热量;打太极拳、做体操等30分钟消耗90千卡;慢跑、乒乓球、羽毛球、游泳、跳绳,此时的运动量20分钟能消耗90千卡;大运动量,如百米赛跑等5分钟可消耗就能消耗90千卡。但大运动量竞技比赛活动项目不是糖尿病患者选择的活动项目。糖尿病患者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自己合适的运动项目。

如上述糖尿病患者每天要消耗390卡的热量。如果选择慢跑活动每天活动60~80分钟,分早晚两次就满足要求了。

“有效运动心率”――量化运动治疗指标

量化运动治疗还应掌握一个指标“有效运动心率”。

糖尿病患者运动时的心率保持在“有效运动心率”范围内(最高心率的60%~85%的范围之内);或运动达到最大耗氧量的60%(见附表),相当于中等运动强度,只有运动时达到该运动强度,才能达到对肌肉合适的刺激强度,使肌肉活动旺盛,糖代谢活跃,糖向细胞内转移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增加,起到降糖作用。有效运动心率简便的计算方法是170减去年龄。如患者50岁,有效运动心率应是170减50,那么运动以后他的心跳是120次。运动锻炼时间持续30分钟以上,早晚各一次,并每周运动锻炼不少于3天,而且要常年坚持才有效。如运动间歇超过3~4天,运动的效果及蓄积作用将减小,难以产生疗效,对辅助治疗糖尿病效果甚微,因此运动锻炼不应间断太长。要达到最佳的运动效果,每周进行3~5天运动锻炼是较为适宜的,如身体条件较好,运动后又不疲劳,可坚持每天运动,每周锻炼3次、每次半小时,可减少2型糖尿病患者的用药量。该运动量可使胰岛素敏感性提高30%。

运动强度与运动量指标运动后心率的变化直接反映人体的耐受能力,主要是比较静息脉和运动后脉率的变化差值,可以用心率指数表示:心率指数=(运动时最高心率-平静时心率)/平静时心率,可以将运动强度分为四个等级:极轻度:心率指数20~40,自我感觉轻松。

轻度:心率指数41~60,自我感觉有点疲倦。

中等强度:心率指数61~80,自我感觉疲劳。

强度:心率指数>80,自我感觉相当吃力。

总的评估可以参考下述指标运动量适宜:有微汗,轻松愉快,稍感乏力,休息后可消失,次日体力充沛。

(责任编辑:jbwq)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疾病问答

推荐专家

热图推荐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

健康助手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