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糖尿病

糖友宜选择的几种烹饪方法 炒菜油也莫忽视

2016-01-22 A +

随着糖尿病知识的普及,饮食疗法这一不二法门越来越受到大众的重视,控制饮食是糖尿病人日常生活的重中之重,然而如何控制却很难把握,让我们共同营造一个糖尿病人的营养厨房,在爽口的饮食中获得健康。

以下几种烹饪方法值得推荐:

1、蒸

蒸是以蒸汽为传导加热的烹调方法,使用比较普遍。不仅用于蒸菜肴,如蒸茄子、清蒸鱼,还可用于原料的初步加工和菜肴的保温回笼等。

特点:原汁原味、嫩香可口。

2、熬

将小型原料加汤水或调味品(葱、姜、料酒)用火慢煮致熟的烹调方法。原料可用蔬菜、豆腐、米类、豆类及动物类食物,最好将其切成片、块、丁、丝、条等形状,便于熟透入味,如白菜熬豆腐。

特点:操作简单,原料酥烂,有汤有菜。

3、煮

指食物在开水中煮熟的方法,如煮牛肉、煮鸡等。

特点:有汤有菜,口味清鲜,不勾芡,汤汁多。

4、炖

炖是将原料加水,大火烧开后改用小火,加热至原料酥而汤汁醇厚的一种烹调方法,如清炖牛肉、清炖母鸡。

特点:味道醇厚鲜香可口。

5、拌

拌是用调料直接调制原料成菜的烹调方法。一般是将生料或熟料(多为动物性食品)切成较小的块、丝、条、片等形状。拌菜的调味品,主要是酱油、醋、香油、虾油、芝麻酱等,以个人口味而定。常见的拌菜有凉拌黄瓜、凉拌粉皮。

特点:营养丰富,口感鲜嫩,清凉爽口。

6、炒

炒是一种用少油旺火翻炒原料成菜的烹调方法。适用于各类烹调原料,原料要求加工成片、块、丁、丝、条状,以利原料快速成熟。注意炒制时油量要少,如干煸扁豆、清炒虾仁。

特点:软嫩适宜,咸香适口。

炖、蒸、拌等烹调方法,一般用油量较少,有的可完全不用油,同样能使食物味道鲜美。如清蒸鱼,仅放少许油即可,即使不放油也不影响其味道。凉拌海带、黄瓜等,只要把其他调料配好,不放油或仅几滴香油即可。尽量少用煎、炸、红烧、爆炒等耗油多的方法,也不宜采用糖醋、糖渍、拔丝和盐腌、盐浸等方法。

糖友该如何选炒菜油呢?

一、每天不超3勺

控制总量比种类重要,但无论哪种油,进入体内都增加能量负荷。每克脂肪体内氧化产热9千卡,是等重量蛋白质和糖类产热量的两倍多。因此每人每日食用油应控制在15―30克(不超3汤匙)。

二、兼顾各类脂肪酸摄入

对于糖友,用油不但要控制总量,同时还要兼顾各类脂肪酸摄入。根据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膳食脂肪供热应为饮食总热量的25―30%;饱和脂肪酸摄入不超过饮食总热量的10%,反式脂肪酸摄入量应少于总热量的1%;避免或限制肥肉、全脂食品、棕榈油、椰子油及油炸食品;食物胆固醇摄入应少于300毫克/天。

三、选油分3档

植物油比动物油更适合糖友,动物油比剩油好。常用食用油分两类,一类是动物脂肪,如猪油、牛油、鸡油等:另一类是植物油,如豆油、花生油、棕榈油、茶籽油、橄榄油等。动物脂肪(除鱼油)含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较多,植物油(除棕榈油、椰子油)大多富含不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有保护细胞膜,降血脂,防治心血管疾病的重要作用。

糖尿病患者宜选植物油,有助于减轻脂代谢紊乱。按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由高到低,以橄榄油、野茶油、花生油、豆油等为佳。棕榈油、椰子油虽属植物油,但和其他植物油相反,主要含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摄入过多,使高脂血症、冠心病、脑卒中等疾患危险性增高,还会增加乳腺癌和肠癌发生率,糖友不宜选用。同时,相对于这两种油而言,很多节俭的患者,常会把油炸完食物后的剩油,留着下次炒菜时用,这种油不建议糖友食用。

(责任编辑:jbwq)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疾病问答

推荐专家

热图推荐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

健康助手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