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糖尿病

胰岛素注射的常见问题

2016-01-25 糖尿病网 A +

早期应用胰岛素,不仅可以纠正内源性胰岛素的相对不足,使血糖及早控制达标,更重要的是可使自身胰岛B细胞功能得到保护和修复,从而有效地减少或延缓各种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但是有些糖尿病患者对胰岛素治疗仍望而却步,存在思想包袱。只有妥善解决这些问题,才能毫不犹豫地积极配合。

1怕疼

从未注射过胰岛素的患者,一看到又尖又细的针头,就心里发憷。但只要询问一下注射过胰岛素的病友,他们会告诉你就像蚊子叮一下。由于胰岛素针比其他注射针纤细得多,所以一点儿都不疼。一般而言,胰岛素腹部皮下注射,疼痛感最小,且吸收稳定和注射方便。

2低血糖

低血糖的确很可怕,但这不能怪胰岛素,责任很大程度上要归到使用者这一方。比如说胰岛素注射剂量过大,注射后没及时进餐或吃得太少,运动量增加但没及时加餐,等等。此外,糖尿病病人一定要学会识别和处理低血糖,平时身边要常备一些含糖小食品或饮料,以备不时之需。

3体重增加

不少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后,发现自己的体重有所增加,便把责任全算到胰岛素头上。但体重增加并不全是胰岛素本身惹的祸。假如患者在应用胰岛素的基础上,合理控制膳食,加强体育锻炼,使热量摄入和消耗达到平衡,患者体重还会增加吗?应用胰岛素后的体重增加,一般可以通过联合用药(二甲双胍、阿卡波糖等)、饮食控制、增加运动等方式来控制。

4胰岛素抗体

以前某些糖尿病患者在应用动物胰岛素治疗后,体内可产生胰岛素抗体,使胰岛素养活性下降而影响疗效,并导致胰岛素用量逐渐增加。究其根源,可能是由于动物胰岛素与人胰岛素不完全一样,存在一定的免疫原性。解决的办法是换用人胰岛素。

5脂肪垫

脂肪垫的形成,是由于长期在相同部位注射,胰岛素刺激皮下脂肪增生而形成的。防范措施非常简单,只需要患者有规律地更换注射部位即可。

6水肿

胰岛素治疗的初期,多见于颜面部水肿。这种水肿大多并不严重,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一般会在数日内(最长不超过一个月)逐渐自行消退。其处理方法,主要是低盐饮食,水肿严重者可酌情口服利尿剂(如安体舒通)。

7局部淤斑

某些患者注射胰岛素后,注射部位局部皮肤会出现淤斑。这些淤斑并不是由药物或胰岛索引起的,而是与注射时导致的毛细血管损伤有关。一般这种淤斑很快就能被吸收,不需要特殊处理。为了防止局部淤斑,可以在注射后立即按压注射部位几秒钟。

8屈光不正

开始用胰岛素治疗后,由于血糖迅速下降,引起眼晶状体、玻璃体渗透压改变,晶状体内水分外溢致使屈光率下降,视物模糊。一般2~4周自愈。

9胰岛素过敏

可能与动物胰岛素有关。由于人胰岛素的杂质蛋白含量极低,故后者引起过敏反应可能性甚小。可改用高纯度的人胰岛素,并经常变换注射部位。

10皮肤感染

糖尿病患者皮肤出现感染,可能是注射时不注意无菌操作,使得细菌更易于侵入机体。由此可见,控制血糖是预防感染的根本,只要注意皮肤卫生和注射过程的无菌操作,完全可以避免皮肤感染的发生。

11胰岛素外滥

当用胰岛素笔注射完毕拔针时,针眼会有少量胰岛素流出,导致胰岛素注射剂量不准。正确方法是:注射时捏起皮肤,以45度角进针,若用量较大,可分次注射,量小可一次注入。推注射器时速度略微放慢,注射完毕等待1分钟后再拔针,就不会出现胰岛素外溢的现象。

12活塞推进不畅

将针头轻轻向后拉,如果还不行就拔出针头换一个部位注射。

(责任编辑:jbwq)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疾病问答

推荐专家

热图推荐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

健康助手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