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痛经

灸疗治痛经效果佳

2016-03-03 全球医院网 A +

痛经是妇科临床常见病,多见于未婚女性,严重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医称本病为“经行腹痛”。有虚实之分,临床可分气滞血瘀、寒湿凝脂、气血虚弱、湿热下注,肝肾亏损五种类型。

气血虚弱型,症见经后一二天或经期小腹隐隐作痛,或小腹及阴部空坠,喜揉按,月经量少,色淡质薄,或神疲乏力,或面色不华,或纳少便溏。

湿热下注型,症见经前小腹疼痛拒按,有灼热感,或伴腰骶疼痛;平时小腹时痛,经来疼痛加剧。低热起伏,经色黯红,质稠有块,带下黄稠,小便短黄。

肝肾亏损型,症见经期或经后小腹隐隐作痛,按之减轻,经色淡量少,伴有头晕目眩,精神不振,面色不华,纳少便溏,腰膝酸软。

气滞血瘀型,症见每于经前一二天或月经期小腹胀痛,拒按,或伴胸胁乳房胀,或经量少,或经行不畅,经色紫黯有块,血块排出后痛减,经净疼痛消失。

寒湿凝滞型,症见经前数日或经期小腹冷痛,得热痛减,按之痛甚,经量少,经色黯黑有块,或畏冷身疼。

中药火灸疗法是根据中医痛症的辩证理论“不通则痛”筋脉绌急则痛的基本病机,选用不同的中药组方,组成一套完整独特的火灸疗法,灸疗对治疗痛经十分有效。

建议在月经周期来潮前5天开始灸,灸到不痛为止,坚持三到五个月,治愈率超过95%。

灸疗的基本穴位:

主穴:肾腧,关元,中极,合谷,血海,足三里,地机,三阴交和阿是穴。

气滞血瘀加次髎和太冲;寒湿凝滞加水道和大赫;气血虚弱加重气海和命门;湿热下注加带脉和行间;肝肾亏损加肝腧和太溪。

(责任编辑:jbwq)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疾病问答

推荐专家

热图推荐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

健康助手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