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正文

少尿期急性肾衰竭如何治疗?

2016-03-21 寻医问药 A +

急性肾衰竭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急性肾损害,可在短时间内使肾功能急剧减退,导致高血钾、代谢性酸中毒及急性尿毒症综合征。那么,少尿期急性肾衰竭该如何治疗?

急性肾衰竭一旦确立,就应立即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

(1)严格控制水、钠摄入量

这是治疗急性肾衰竭主要的一环。在纠正了原有的体液缺失后,应坚持“量出为入”的原则。每日输液量为前一日的尿量加上显性失水量和非显性失水量约400mL。显性失水是指粪便、呕吐物、渗出液、引流液等可观察到的液体量总和。血钠的增高表明处于缺水状态,引起浓缩性高钠血症,则不必过分严格限制低张液体的摄入。轻度的水过多,仅需严格限制水的摄入,并口服山梨醇通便导泻。明显的水过多,应即行透析治疗以脱水。

(2)饮食和营养

应供给足够的热能,保证机体代谢需要。每日最少摄取碳水化合物100g,可喂食或静脉补充,以减少糖异生和饥饿性酸中毒。为减少氮质、钾、磷和硫的来源,应适当限制蛋白质的摄入。亦可使用静脉导管滴注高营养注射液。使用高营养注射液后,能降低血尿素氮,改善尿毒症症状,减少并发症和降低急性肾衰的死亡率。

(3)治疗高血钾

轻度高钾血症只需密切观察,严格限制含钾量高的食物和药物的应用。如血钾>6.5mmol/L,心电图出现QRS波增宽等不良征兆时,应及时处理。

(4)纠正心力衰竭

急性肾衰竭中的急性心衰多由水、钠过多,心脏负荷加重所致,或由电解质紊乱引发的心律失常、代谢性酸中毒等亦与心衰有关。应按照内生肌酐清除率来调整洋地黄类药物的剂量。其最佳治疗措施还是尽早作透析治疗。

(5)防治感染

感染是急性肾衰竭的常见并发症,一般不应用抗生素来预防,但当有感染迹象如支气管、肺、泌尿道感染和败血症时,应尽早选用对肾无毒性或毒性低的有效抗生素,并按肌酐清除率调整剂量。同时,要做好预防工作,如严格床边无菌操作和隔离,注意口腔、皮肤、阴部的清洁,帮助患者多翻身等。

(6)治疗消化道出血

消化道大出血亦是急性肾衰竭的主要死因之一。为了及时发现隐匿的消化道出血,应经常观察大便,并作潜血试验及监测红细胞压积。如有出血迹象,应及时使用雷尼替丁或甲氰咪胍,但剂量应减至常人的1/2。急性肾衰的消化道大出血与一般消化道大出血处理措施相同。

除了以上六种治疗急性肾衰竭的有效措施外,还可以采用中药治疗,例如大黄、附子、公英、牡蛎、龙骨、丹参等煎液高位灌肠以通腑泄浊、解毒导滞。

本文内容为网站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责任编辑:jbwq)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疾病问答

推荐专家

热图推荐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

健康助手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