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黄褐斑

针灸赶走黄褐斑

2016-04-06 求医网 A +

黄褐斑的分型

临床上将黄褐斑分为三型:

①、面部中央型:最常见,皮损分布于前额、颊、上唇、鼻和下颏部;

②、面颊型:皮损主要位于双侧颊部和鼻部;

③、下颌型:皮损主要位于下颌,偶累及颈部V形区。

黄褐斑的治疗

对于皮肤的黄褐斑,主要本着预防与治疗结合的方法。调理好女性内分泌环境,保持心情舒畅,积极预防妇科疾病等是预防黄褐斑的有效手段。同时,在生活中应注意不要长时间在阳光下暴晒,多吃新鲜水果蔬菜,少食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保持精神愉快,多运动,积极治疗慢性肝肾疾病,纠正月经不调,调节内分泌功能障碍。爱美的女士在选用美容化妆品时,切莫听信市场上那些急功近利的广告宣传,对一些纯天然化妆品,应留一份警惕。选用美白化妆品应根据自己的特点,在专家指导下使用。同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l、应去医院检查。积极治疗原发疾病,疾病痊愈了,黄褐斑也就消失了。

2、要增强营养,多吃蔬菜、水果。

3、防日晒,慎用各种化妆品。

4、注意调节情志,保持愉快的心情,保持充足的睡眠。

中医治疗

中医中药治疗方法很多,疗效不一。对不同患者应辨证论治,对肝郁气滞型可用疏肝理气活血之法,方剂有消遥散、柴胡疏肝散加减。脾虚型以二陈汤、四君子汤加减。肾虚型以六味地黄丸加减。

黄褐斑的患者多为肾阴虚,可用杞菊地黄加黄柏、陈皮汤为主进行治疗。活血化淤、疏肝理气,用血府逐淤汤、桃仁四物汤。

耳针加体针

(一)、取穴

主穴:肾、肝、脾、内分泌。

配穴:均为体穴,按色素沉着部位选加:前额区配上星、阳白;颧颊区配颊车、四白;鼻梁配印堂、迎香:上唇配地仓。

(二)、治法

每次主穴均取。采用耳穴毫针刺及贴敷相结合。即一侧耳穴针刺,方法为,以5分长之28号不锈钢毫针,在敏感点刺入,不宜过深透过耳软骨,有胀痛即可。另一侧耳以王不留行子或磁珠贴敷。隔日1次,两耳交替轮用。配穴用针刺法,以28~30号毫针(长1.0~1.5寸),均采用向色素沉著区方向斜刺,得气后,予小幅度捻转轻刺激。耳针和体针均留针30分钟,其间行针2~3次。体针亦隔日1次,和耳针同步进行,15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7天。

黄褐斑耳穴刺血

(一)、取穴

主穴:热穴、疖肿穴、皮质下。

配穴:内分泌、脾、胃。

热穴位置:与对耳轮上脚内侧缘同一直线的对耳轮部。

疖肿穴位置:位于耳后上部。

(二)、治法

采用耳穴刺血之法。以主穴为主,再根据全身症状用配穴。令患者端坐,常规作穴位消毒,用眼科15号小手术刀片或三棱针,刺破表皮0.1厘米,出血后以75%酒精棉球3个,挤干后连续拭净血迹。再用消毒干棉球压盖刺孔,防止感染。每次只刺一穴,隔日刺血1次,穴位交替使用,15次为一疗程,疗程结束后进行复查,如不愈者则可继续治疗2~3个疗程,疗程间可休息7~10天。施术前应向病人说明治疗方法,以取得患者合作。在用75%酒精棉球拭耳血时要轻轻活动外耳轮,避免用力挤捏,造成出血不畅。刺孔敷盖的干棉球嘱患者要保持24小时不脱落,此期间避免着水,遇有刺孔愈合欠佳者,避免重复在原处刺血,防止感染或延误愈合。

耳穴压丸

(一)、取穴

主穴:面颊、子宫、内分泌、皮质下。

配穴:肺、肾、肝、脾、大肠、外鼻。

(二)、治法

采用耳穴敷贴之法。先以耳穴探测仪找到穴区敏感点,每次主穴必贴,配穴根据症情酌加。用王不留行子或磁珠(强度为380高斯)作为压物,置于0.7×0.7平方厘米的小方胶布上,敷贴于敏感点。即予按压2~3分钟,使耳廓潮红发热。每日自行按压3~4次。每次敷贴一侧耳,隔日换贴1次,15次为一疗程,两耳输换交替贴敷。一般需三个疗程。

(责任编辑:jbwq)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疾病问答

推荐专家

热图推荐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

健康助手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