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关节炎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因因素

2016-04-07 求医网 A +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比较棘手的一个疾病,如果拖延不治,可能会引发很严重的并发症,这对于我们的健康威胁很大,临床发现,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个与环境、细菌、病毒、遗传、性激素及神经精神状态等因素密切相关的疾病。下面我们一起看看关于该疾病的病因因素介绍。

1、细菌因素

实验研究表明A组链球菌及菌壁有肽聚糖(Peptidoglycan)可能为RA发病的一个持续的刺激原,A组链球菌长期存在于体内成为持续的抗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发生免疫病理损伤而致病。支原体所制造的关节炎动物模型与人的RA相似,但不产生人的RA所特有的类风湿因子(RF)。在RA病人的关节液和滑膜组织中从未发现过细菌或菌体抗原物质,提示细菌可能与RA的起病有关,但缺乏直接证据。

2、病毒因素

与病毒,特别是EB病毒的关系是国内外学者注意的问题之一。研究表明,EB病毒感染所致的关节炎与RA不同,RA病人对EB病毒比正常人有强烈的反应性。在RA病人血清和滑膜液中出现持续高滴度的抗EB病毒--胞膜抗原抗体,但到目前为止在RA病人血清中一直未发现EB病毒核抗原或壳体抗原抗体。

3、遗传因素

据报道,同卵双生子皆患病为30%-50%,而异卵双生子为5%左右;近亲中母系比父系患类风湿关节炎的为多。另外,对人类白细胞抗原系统(HLA)的研究,也表明类风湿关节炎与遗传有关。多年的研究认为,本病为多种因素诱发机体的自身免疫反应而致病。

他们认为,本病起病为先有感染原(细菌、病毒、支原体等)侵入关节腔,以病原体作为抗原刺激滑膜或局部引流淋巴结中的浆细胞,可以产生特异性免疫球蛋白G抗体。抗原抗体复合物形成后,抗体即转变为异体,再刺激浆细胞,就会产生新的抗体,这就是类风湿因子。类风湿因子和免疫球蛋白结合成免疫复合物。这种物质能激活身体内的另一个部门--补体系统,释放出炎症介质,如组织胺,引起关节滑膜和关节腔内炎症,从而促发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和滑膜细胞的吞噬作用。这些吞噬免疫复合物的细胞称为类风湿细胞。为了消除这种免疫复合物,类风湿细胞自我破裂,释放出大量的酶,这些酶叫做溶酶体酶,其中就包括多种酸性水解酶,它们专门破坏滑膜、关节囊、软骨和软骨下骨的基质,造成关节的局部破坏。

4、性激素

研究表明RA发病率男女之比为1:2--4,妊娠期病情减轻,服避孕药的女性发病减少。动物模型显示LEW/n雌鼠对关节炎的敏感性高,雄性发病率低,雄鼠经阉割或用β-雌二醇处理后,其发生关节炎的情况与雌鼠一样,说明性激素在RA发病中起一定作用。

寒冷、潮湿、疲劳、营养不良、创伤、精神因素等,常为本病的诱发因素,但多数患者病前常无明显诱因可查。

5、与感染有关

本病的发热、白细胞增多、局部淋巴结肿大等炎症现象,都与感染所引起的炎症十分相似。有关报告提到过的病原体种类甚多,如类白喉杆菌、梭状芽孢杆菌、支原体(一种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的微生物)和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以及Ⅰ型人T细胞白血病病毒等,都被认为是类风湿关节炎的病原体。但这些微生物都不能经常地被培养出来或被移植。用抗生素或手术清除感染病灶,对类风湿关节炎的症状和病程无直接影响。有人曾将病人的白细胞;淋巴细胞或血浆输入健康志愿者身上,并未引起类似的疾病。近年来,有人认为类风湿关节炎可能与EB病毒有关。,研究注重机体对微生物的免疫反应,发现类风湿关节炎病人对某些微生物的高免疫反应现象,提示可能与该病的发病有关。感染致病的一个途径是慢性感染持续存在的刺激,另一途径是感染仅早期存在,激发免疫反应后被清除,但此免疫反应则持续存在,作用于关节内自身的抗原。因为类风湿关节炎好发于女性,怀孕期间、口服避孕药可减轻类风湿关节炎的严重程度,甚至可防止发病,应用糖皮质激素能抑制本病等,所以有人认为,内分泌因素和类风湿关节炎似有-定关系。但根据研究,病人的肾上腺结构和其他内分泌功能多属正常。

温馨提示: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在饮食上应选择容易消化的食物,烹调方式应以清淡爽口为原则,少吃辛辣、油腻及冰冷的食物。平时要多吃开胃的食物如大枣、薏仁等,尤其薏仁具有去湿祛风的作用,煮成薏仁粥或和绿豆一起煮都是很好的选择。同时要尽可能的减少脂肪的摄取,热量来源要以醣类和蛋白质为主,若是体重超过标准,要逐渐减轻体重。

【参考文献:《类风湿性关节炎防治》、《远离类风湿性关节炎》】

(责任编辑:jbwq)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疾病问答

推荐专家

热图推荐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

健康助手

资讯